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冬紀·不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季冬紀·不侵》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原文

天下輕於身,而士以身為人。以身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①?賢主必自知士,故士盡力竭智,直言交爭,而不辭其患。豫讓、公孫弘是矣。當是時也,智伯、孟嘗君知之矣。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則喜,四境皆賀;得士則不喜,不知相賀;不通乎輕重也。湯、武,千乘也,而士皆歸之。桀、紂,天子也,而士皆去之。孔、墨,布衣之士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與之爭士也。自此觀之,尊貴富大不足以來士矣,必自知之然後可。豫讓之友謂豫讓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嘗事范氏、中行氏,諸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至於智氏,而子必為之報,何故?」豫讓曰:「我將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②,我飢而不我食,而時使我與千人共其養,是眾人畜我也。夫眾人畜我者,我亦眾人事之。至於智氏則不然,出則乘我以車,入則足我以養,眾人廣朝,而必加禮於吾所,是國士③畜我也。夫國士畜我者,我亦國士事之。」豫讓,國士也,而猶以人之於己也為念,又況於中人乎?孟嘗君為從④,公孫弘謂孟嘗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觀秦王。意者⑤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為臣,何暇從以難⑥之?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從以難之未晚也。」孟嘗君曰:「善。願因請公往矣。」公孫弘敬諾,以車十乘之秦。秦昭王聞之,而欲丑之以辭,以觀公孫弘。公孫弘見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幾何?」公孫弘對曰:「百里。」昭王笑曰:「寡人之國,地數千里,猶未敢以有難也。今孟嘗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難寡人猶可乎?」公孫弘對曰:「孟嘗君好士,大王不好士。」昭王曰:「孟嘗君之好士何如?」公孫弘對曰:「義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諸侯,得意則不慚為人君,不得意則不肯為人臣,如此者三人。能治可為管、商之師,說義聽行,其能致主霸王,如此者五人。萬乘之嚴主辱其使者,退而自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有如臣者七人。」昭王笑而謝焉,曰:「客胡為若此?寡人善孟嘗君,欲客之必謹諭寡人之意也。」公孫弘敬諾。公孫弘可謂不侵矣。昭王,大王也;孟嘗君,千乘也。立千乘之義而不可凌,可謂士矣。

注釋

①奚道:何由。相得:互相投合。②不我衣:不給我衣服穿。衣:用作動詞,給……衣穿。③國士:智勇冠於全國的人。④從:指合縱。戰國時秦在西方,六國在東,土地南北相連,故將聯合六國抗秦稱為合縱。⑤意者:抑或。⑥難:抵抗,與……為敵。

譯文

天下比自身輕賤,而士卻甘願為他人獻身。為他人獻身的人是如此地難能可貴,如果人們不了解他們,那怎麼能與他們情投意合?賢明的君主一定是親自了解士,所以士能竭盡心力,直言相諫,而不避其禍。豫讓、公孫弘就是這樣的士。在當時,智伯、孟嘗君可稱得上是了解他們了。世上的君主得到百里的土地就滿心歡喜,四境之內全部慶賀,而得到賢士卻無動於衷,不知相互慶賀,這是不曉得輕重啊。商湯、周武王起初只是擁有兵車千輛的諸侯,然而士都歸附他們。夏桀、殷紂是天子,然而士都離開了他們。孔子、墨子是身穿布衣的庶人,然而擁有兵車萬輛、千輛的君主卻無法與他們爭奪士。由此看來,尊貴富有不足以招徠士,君主一定要親自了解士,然後才行。豫讓的朋友對豫讓說:「你的行為怎麼那麼讓人不解啊?你曾經侍奉過范氏、中行氏,諸侯把他們都滅掉了,而你並不曾替他們報仇;至於智氏,被滅之後你卻一定要替他報仇;這是什麼緣故?」豫讓說:「讓我告訴你其中的緣故。范氏、中行氏,在我受凍的時候卻不給我衣穿,在我挨餓的時候卻不給我飯吃,並時常讓我跟上千的門客一起接受相同的衣食,這是像養活眾人一樣地養活我。凡像對待眾人一樣地對待我的,我也像眾人一樣地回報他。至於智氏就不是這樣,出門就給我車坐,在家就供給我充足的衣食,在大庭廣眾之中,一定對我給予特殊的禮遇,這是像奉養國士那樣地奉養我,凡像對待國士那樣對待我的,我也像國士那樣地報答他。」豫讓是國士,尚且還念念不忘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又何況一般人呢?孟嘗君合縱抗秦,公孫弘對孟嘗君說:「您不如派人到西方觀察一下秦王。如果秦王是個具有帝國之資的君主,您恐怕連做臣都不可得,哪裡顧得上跟秦國作對呢?如果秦王是個不肖的君主,那時您再合縱跟秦作對也不算晚。」孟嘗君說:「好。那就請您去一趟。」公孫弘答應了,於是帶着十輛車前往秦國。秦昭王聽說此事,想用言辭羞辱公孫弘,藉以觀察他。公孫弘拜見昭王,昭王問:「薛,這個地方面積多大?」公孫弘回答說:「方百里。」昭王笑道:「我的國家土地縱橫千里,還不敢據此來跟誰作對。如今孟嘗君土地才百里見方,就想據此來跟我作對,能行嗎?」公孫弘回答說:「孟嘗君喜好士,大王您不喜好士。」昭王說:「孟嘗君喜好士又怎麼樣?」公孫弘回答說:「信守節義,不向天子稱臣,不與諸侯交友,如果得志,做人君毫不慚愧,不得志,就連人臣也不肯做,像這樣的士,孟嘗君那裡有三人。善於治國,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師,其主張如果聽從施行,就能使君主成就王、霸之業,像這樣的士,孟嘗君那裡有五人。充任使者,遭到擁有萬輛兵車的威重的君主的侮辱,退下自刎,但一定用自己的血染污對方的衣服,有如我這樣的,孟嘗君那裡有七人。」昭王笑着道歉說:「您何必如此?我對孟嘗君是很友好的,希望您一定要向他說明我的心意。」公孫弘答應了。公孫弘可稱得上凜然不可侵犯了。昭王是秦國國君,孟嘗君只是齊國之臣,公孫弘能在昭王面前以孟嘗君仗義持正,不可凌辱,真可稱得上高尚的士人了。

評析

入冬後國家應該做很多事情:包括督促收藏,體恤、撫慰死者,懲戒阿諛奉承以及擾亂綱紀之人,收稅時不得擾亂民眾,不可與民結怨。《冬紀》除《月令》外一共十二篇,《孟冬紀》《仲冬紀》《季冬紀》各四篇。冬天是萬物潛藏不活動的季節,是收藏的時期,在人的品質上,它象徵「忠貞」、「儉廉」,因而把有關葬、死、忠、廉、節、義的篇章編排在這裡。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視頻

季冬紀·不侵 相關視頻

呂氏春秋007
《呂氏春秋·建本》

參考文獻

  1.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2.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
  3.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