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宇宙星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宇宙星塵》,副標題:彗星,流星與小行星,[英] 約翰.曼 著,王素,趙玉暉 譯,出版社: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宇宙星塵:彗星、流星與小行星》探討了彗星、流星和小行星從生到死的完整過程。在不斷加深對這些小天體的了解過程中,人類進一步拓展了自身對宇宙起源和生命存在的認知。

千百年來,在人類歷史上,彗星一直是一種神秘而恐怖的存在。而研究表明,彗星其實是兩種天體的近親:一種是形成流星的太空塵埃,另一種是較大的岩石狀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內環繞着太陽運行的軌道上,這樣的小天體可謂數以萬億計,其運動和存在的形態豐富多變:繞日環行、休眠、不規則地擺動、撞擊大行星,甚至藉助引力逃逸出太陽系。

由於其數量龐大且難以預測,地球似乎無法免於這些具有潛在威脅的流浪天體的撞擊。小天體對地球衝撞爆發出的巨大能量,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性溫度下降,將會導致生命的滅亡。然而,這也正是太陽系自我更新過程的一部分。而且幸運的是,人類已掌握了某些逃避這種厄運的工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曼(John Man)

作家、旅行家,對科學史有着深入的研究,策劃並主持了BBC廣播四台(Radio 4)的「倖存者」(Survivors)系列節目,着有《我們的星球誕生記》(The Birth of Our Planet)等作品。

譯者簡介:

王素,博士,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員,從事行星科學研究十餘年。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太陽系小天體的內部結構、物理特性及其起源,系外行星的動力學及其形成機制等。

趙玉暉,博士,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員,參與了我國探月三期、載人登月和火星探測計劃的論證工作以及小行星飛越探測任務,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深空探測軌道力學、太陽系小天體動力學、彗星科學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