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順市西秀區鳳儀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安順市西秀區鳳儀小學始建於一九O六年,校園占地近14000平方米,校舍面積8520平方米,可供學生活動面積4795平方米,學校現有學生1688人,在職教職工77人,專任教師77,全校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

生服務片區

學校招生服務片區為:中華西路北面雙號(老大十字至塔山西路)、新華北路、衛壩口(原自衛路)、范衙街(原互助路)、育才路、西城小街(原勞動路)、陡陡坡巷(原友誼路)、醒獅路、熙春路、清泉路、雙橋路、溫家巷(原民教路)、西水關宿舍、西水路(中華北路口至塔山西路)東面、合作路、龍井街(原生產路)、中華北路單號、北門巷。

多年來,學校遵循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向,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方面的教育</ref>[1],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學校簡介

安順市鳳儀小學位於安順市西秀區中華西路122號,學校源於安順「鳳儀書院」,是貴州省內為數不多的百年老校,院名源於《尚書•益稷》「簫韶九成,有鳳來儀」之意,「鳳儀書院」曾賦予了山城教育先賢們的嚮往。「鳳」人之俊才也;「儀」,讀書。「鳳儀書院」意為培養「修身、治國、齊天下」的英才之地。清道光年間知府朱德璲首建「鳳儀書院」,歷經清道光、同治、光緒多朝,俱為科舉時代安順學子讀書、講習之所。清光緒變法,停科舉、改書院、興學堂,安順知府瞿鴻錫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將鳳儀書院改設為「安順府立兩等小學堂」,開安順近現代教育先河。民國十七年(1928)改為「安順縣立第一初高兩級小學校」,之後曾冠以「一男小」、「鳳儀小學」、「城西小學」等名,解放後編為「安順市第二小學」,2015年更名為「安順市鳳儀小學」。

學校占地13574.48平方米,校舍面積8250.82平方米,現設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68人,學歷合格率達100%。

學校文化

校訓:勤奮、創新、文明、誠信;

教風:敬業、愛生、務實、創新;

學風:樂學、善思、勵志、進取;

校風[2]:養正求真、樂教樂學;

辦學特色:踐行養正求真、繼承傳統文化、培養良好習慣、發展個性特長;

辦學理念: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

地址

安順市西秀區中華西路122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