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端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宋帝昰)
前往: 導覽搜尋

宋端宗趙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南宋第八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3年,得年10歲,廟號端宗,諡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懿聖濬文英武勤政皇帝」,又有史稱宋帝昰。他是宋度宗的五子,宋恭帝兄,曾被封為建國公、吉王、益王等[1]

生平

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軍攻克臨安時,宋恭帝和謝太皇太后相繼被俘。趙昰和母親楊淑妃和弟弟趙昺由國舅楊亮節等護衛,出逃福建,定行都於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號景炎,行宮為平山閣(當時時值戰亂,哀鴻遍野,宋軍撤離此地時,曾開倉濟民,當地人民甚感其恩,元軍占領福州時,當地人民遂將平山閣改名為泰山宮,祭祀南宋高宗趙構及入閩的益、廣二王。左右列的是文臣武將:文天祥、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當地泰山宮便塑這些神像,實是迴避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宮作掩護,泰山宮現存完好)。

趙昰登基前被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1276年6月14日即位,改元景炎,時年只有7歲。雖然朝臣陸秀夫等堅持抗元,力圖恢復宋朝,但在元軍的緊緊追擊下,端宗只能由大將張世傑護衛登船入海,東逃西避,疲於奔命。他曾逃到南澳島上,在島上海灘上開挖的宋井至今仍存,之後又逃到香港的九龍城一帶的官富場,現存的宋王臺和侯王廟都是為紀念宋端宗而建。在官富場時間估計為景炎二年四月至十一月 。

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在元將劉深追逐下避入廣州對開海面,不料座船傾覆,端宗遇溺被左右救起,因此染病。因元軍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香港大嶼山)。不到10歲的小皇帝屢受顛簸,又驚病交加,於幾個月後(1278年5月8日)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嶼山東涌黃龍坑)。

根據宋王臺花園《九龍宋皇台遺址碑記》記載,昰、昺二帝南逃期間,「有金夫人墓,相傳為楊太后女,晉國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鑄金身以葬者」,葬於今九龍城區,人稱金夫人墓,後來在該址興建了聖三一堂,金夫人墓隨之湮沒。另一方面,碑記也記載端宗曾經於九龍城白鶴山行朝,及以一塊大石為御座,後人稱此為「交椅石」[2],惟該石現在已經不知所終。

視頻

宋端宗 相關視頻

宋端宗上位,雖然害怕金人,但是還是拒接不了皇位的誘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