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戴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戴公 | |
---|---|
出生 | 商丘 |
國籍 | 宋國 |
職業 | 宋國國君 |
宋戴公
宋戴公(?——前766年),子姓,名白。宋國的第11位君主,愛民好治,深受萬民擁戴,周宣王賜諡曰戴,史稱戴公,(前799年—前766年在位),在位期間由正考父輔佐,其後子孫為宋國貴族,演變為多支家族,以「戴氏」為統稱。戰國時代,戴氏的一支奪取宋國君位,史稱「戴氏取宋」[1]。
為政改革
戴公在即位後的第一次朝儀上對王室實行四項改革:
- 一、廢除公田、藉田,田賦由十分之一減少至十二分之一。
- 二、王室停止釀酒,已釀好的酒全部封存留作祭祀和招待外國賓客之用。
- 三、國家除宴請外國賓客外,所有筵席停止用酒。
- 四、王室餐減少菜餚數量。他自己以身作則,停止飲酒每餐只有兩菜。
宋戴公愛民如子[2],當遇自然災害襲來時,戴公立即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搶救受傷民眾,修建房屋,並祭告天地,一切罪過都由自己承擔,戴公率領全國臣民,渡過災年,受到舉國上下一致讚揚。 戴公仁義愛民[3],謙遜忍讓,睦鄰友好,從未和其他國發生過爭端。為了克服自然災害,提高農業生產率,戴公親自到現場觀看,並研究擴大生產的辦法。幾年後,宋國大都用上了新式農具,還建立了一個新式農具生產區,從此宋國逐漸發展壯大,日益強盛,在列強中占有一席之地。
代表作品
《菊花》、《離思五首》(其四)、《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夜池》、《感逝(浙東)》、《晚春》、《靖安窮居》、《送致用》、《宿石磯》、《夜坐》、《雪天》、《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織婦詞》、《夜別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縣界)》、《白衣裳二首》、《魚中素》、《酬許五康佐(次用本韻)》、《一至七言詩》等,其中《菊花》、《離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懷三首》(其二)三首流傳很廣,尤其是《離思五首》(其四)這一首極負盛名。
為政功績
在宋戴公任宋國國君期間,整個大環境是十分惡劣的。宋國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在各方面都不能不受周朝這個大環境的鉗制和影響。而當時周朝的情況怎麼樣呢?經歷厲王、宣王,傳到了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由於天災人禍交加,周王朝的危機非常嚴重。關中地區發生大地震,山崩地裂,河水枯竭,自然災害嚴重。周幽王不僅不撫恤災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貪得無厭,使朝政日益衰敗。尤甚是他沉於酒色,為了博得他的寵妃褒姒一笑,竟然舉烽火欺騙諸侯前來勤王,事後使諸侯對周朝更加失去了信心。恰在這時,周幽王決定廢去王后申氏,殺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此舉更激起朝臣的不滿。申後的父親申侯一怒之下,聯合西方部族犬戎,舉兵攻周,在驪山下殺死幽王,擄走褒姒,使周朝趨於更加危險的境地。此時正是宋戴公二十九年。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宜臼即位,為平王,關中遭受兵火洗劫,犬戎又不時前來騷擾,周平王只得將都城遷到洛邑,史稱「平王東遷」,由此西周結束,東周開始。在這樣的大動亂的惡劣環境下,宋戴公力排大環境的干撓,帶領臣民自立自強,硬挺了過來,這實在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也顯示了他超強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
他為國家日夜操勞,積勞成疾,在位34年後病逝。舉行國葬時,全民慟哭,遠處的百姓扶老攜幼,長途跋涉,從四面八方湧向都城,為他弔喪。他的陵墓周圍到處是長跪不起的人群,其中不僅有來自宋國各地的百姓,也有來自鄰國受過他恩惠的災民。
宋戴公的一生是與災難博斗的一生,也是勤政為民的一生,無愧於舉國人民的愛戴和鄰國的尊崇。他死後,後裔以他為榮,以其諡號「戴」為氏,宋戴公被奉為中國戴姓始祖[4],其美德萬世流芳。
戴姓始祖
源於子姓,出自商朝後裔、周朝諸侯國宋國君主宋戴公的諡號,屬於以諡號為氏。據史料記載,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監之亂」後,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建都商丘。微子啟逝世後,其弟仲衍嗣位為宋公。傳至宋國的第十一位國君(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逝世後被諡為戴公,宋戴公傳位於嫡子宋武公,支子撝為宋國司空,以宋戴公諡號「戴」為氏,為戴撝,形成戴氏一族。
戴公後裔
戴公後裔有戴、宋、武、宣、穆、蕭、樂、石、華、皇、皇甫、東鄉、桓、向、鍾、宗、目夷、目、魚、墨台、墨、司城、右師、舍、老、朔、祝其、仲、盪、邊、錫、司馬、司寇、司徒、司、鱗、牛等一百多個姓氏。父 :宋國第十代國君 宋哀公 。子 :宋國第十二代國君 宋武公。
戴姓始祖
源於子姓,出自商朝後裔、周朝諸侯國宋國君主宋戴公的諡號,屬於以諡號為氏。據史料記載,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監之亂」後,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建都商丘。微子啟逝世後,其弟仲衍嗣位為宋公。傳至宋國的第十一位國君(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逝世後被諡為戴公,宋戴公傳位於嫡子宋武公,支子撝為宋國司空,以宋戴公諡號「戴」為氏,為戴撝,形成戴氏一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