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安縣衙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定安縣衙博物館暨定安縣衙遺址,位於定安縣定城鎮中南街、東門街和西門街交接的丁字路口北側,坐北朝南,北枕南渡江,居古時水上交通樞紐,為定城故城最高位置,南圍繞眾多村莊,面對中南街,有薰風南來之意蘊。定安古縣衙是海南唯一僅存的古代明清縣衙,據《康熙定安縣誌》記載,定安縣衙建於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 年),距今已有 600 多年,為當時知縣吳至善創建,後數次重修重建擴建。至清康熙年間,定安衙署沿中軸線有大門三間、儀門五間、戒石坊、正堂五間、二堂五間、三堂五間、內宅五間等建築,另有鑒坊、亭閣、軒倉、吏舍、祠館、禁獄等圍繞中軸線分布。後因戰亂,僅保留下來二堂建築。2011年,考古隊發現了正堂遺址,201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資訊

定安開建縣衙博物館 掛牌保護古建築

定安古城修復保護開發將作為今年定安縣的重點項目之一,圍繞古城修復保護開發等來開展主題招商引資[1]工作,加強古建築的保護與利用。目前,定安縣已經開展故城區域古縣衙遺址修復,對首批歷史建築「掛牌」保護,積極打造定安古建築文旅品牌。

定安古縣衙遺址

投入千萬修復古縣衙遺址

近年來,定安縣高度重視定安故城遺址的保護利用工作,其中,投入1000多萬元完成了定安古縣衙遺址的主體建築修復,美化綠化了古縣衙周邊環境,建成了旅遊公廁,建設了戲台文化小型廣場,形成文化公園的濃厚氛圍。

定安明清縣衙,坐落在定安故城中街和東西老街丁字路口北側,坐北朝南,北枕南渡江,居古時水上交通樞紐,為定城故城最高位置。六百多年前,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代定安知縣吳至善按明制創建定安縣衙。

2019年10月,定安故城被評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介紹,為持續建設定安故城保護利用,打造定安文化新名片的美譽度,目前定安正開展建設定安縣衙博物館[2]和創建定安縣衙遺址2A景區的工作。2019年至今,已投入約200多萬元,陳列布展了定安縣衙復原展覽,配備防火安防監控設備,配套安裝旅遊標識,建成了縣衙博物館遊客服務中心。目前正在對旅遊公廁進行升級改造,爭取儘早將定安縣衙遺址申報成2A景區。

「我們將繼續加強定安故城遺址的保護利用,進一步實現文物的展示利用功能,促進文物+旅遊的融合發展。」定安縣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掛牌保護羅漢廟等古建築

5月10日,位於定城鎮春內村的羅漢廟掛上了「定安縣歷史建築」的標誌牌,這標誌着定安縣第一批歷史建築有了「護身符」,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羅漢廟(雞姆潭公廟)始建於1830年,於民國時期坍塌,在上世紀70年代重建,後又經修繕。

羅漢廟

今年3月,羅漢廟被列為定安縣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如今,在「掛牌」之後,有關部門將繼續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規定,進一步加強歷史建築的合理利用和文化研究,採取因地制宜、凝聚多方力量、加強統籌協調等手段,積極探索多元化保護路徑,實現保護與利用的統一,實現歷史文化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招商引資12條!,搜狐,2021-10-23
  2. 博物館未來發展的10大趨勢,搜狐,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