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昌薹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宜昌薹草


宜昌薹草


宜昌薹草,屬於植物界,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又稱百合綱。鴨跖草亞綱(Commelinidae),莎草目(Cyperales),莎草科(Cyperaceae),薹草亞科(Caricoideae),薹草族(Cariceale Nees), 薹草屬(Carex Linn.),薹草亞屬、匏囊薹草組。
產於中國陝西、浙江、台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生長於低山林下、潮濕處、路邊,海拔125-1100米。分布於朝鮮南部、日本。

中文學名:宜昌薹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

:莎草目

:莎草科

亞科:薹草亞科

:薹草族

:薹草屬

亞屬:薹草亞屬

:匏囊薹草組

:宜昌薹草

形態特徵


根狀莖粗壯,外被褐色撕裂的纖維,稈高10-60厘米,不明顯的三棱形,平滑,基部葉鞘深棕色,分裂成纖維狀。葉短於或長於稈,寬2-4毫米,平張,邊緣粗糙。
苞片葉狀,短於花序,具鞘,鞘長5-18毫米。小穗4-6個;頂生小穗雄性,線形,長1-4厘米,寬2毫米,小穗柄長2-14毫米;側生小穗雌性,長圓形至圓柱形,長1.2-4厘米,寬2-4毫米,1個小穗遠離,花稍疏,小穗柄直立,幾乎全包藏於苞鞘內。
雄花鱗片長圓形,頂端漸尖或鈍,長4-5.5毫米(不連芒),淡褐色,邊緣白色膜質,背面3條脈,綠色,頂端延伸成粗糙的芒,芒長2-3.5毫米,有的鱗片無芒;雌花鱗片橢圓形,頂端微凹或急尖,長2.5-3毫米(不連芒),淡黃綠色,具3條綠色的脈,脈延伸成粗糙的長芒,芒長2-4毫米。果囊稍長於或近等長於鱗片,紡形,長3.5-4毫米,膜質,綠色,具多條脈,被短微毛,下部漸狹成短柄,柄長0.5-0.6毫米,上部漸狹成喙,喙稍彎,喙口斜截形。
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紡綞形,三棱形,長約2.5毫米,黃褐色,先端具短圓柱形的喙,頂面微凹,淡黃色,長0.4-0.5毫米,棱中部凹縊,三個棱面上下凹入,基部具柄,柄長約1毫米;花柱基部稍膨大,柱頭3個。花果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5-1100米的低山林下、潮濕處、路邊。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陝西、浙江、台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分布於朝鮮南部、日本。

參考文獻

[1]

  1. 宜昌薹草 植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