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牧地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宜牧地鄉

中文名 :宜牧地鄉

所屬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

宜牧地鄉,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地處昭覺縣西北部,東鄰比爾鎮、北接波洛鄉,南鄰金曲鄉庫莫鄉,西倚喜德縣巴久鄉,區域面積69.3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4368人。 1956年,設立米地鄉。1961年,更名宜牧鄉。1972年,鄉改公社。1981年,更名宜牧地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截至2020年6月,宜牧地鄉下轄4個行政村。 2021年1月,撤銷宜牧地鄉。 2011年,宜牧地鄉生產糧食1270噸,其中馬鈴薯1100噸,蕎麥100噸,燕麥27噸。

位置境域

宜牧地鄉地處昭覺縣西北部,東鄰比爾鎮、北接波洛鄉,南鄰金曲鄉、庫莫鄉,西倚喜德縣巴久鄉,區域面積69.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牧地鄉境內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氣候

宜牧地鄉屬高原山地氣候,具有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暖和濕潤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7.5℃,1~4月平均氣溫-18.5℃,極端最低溫-33℃(1968年);7~8月平均氣溫16.2℃,極端最高溫28℃(2008年)。平均氣溫年較差11.6℃。農作物生長期平均170天,無霜期年平均110天,最長120天,最短1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870小時,年總輻射150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186天(一般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

水文

宜牧地鄉境內河道屬金沙江水系,金曲河發源於境內力比少哈山脈和馬野主山脈,力比少哈小河由西向東,馬野主小河由南向北至益堅乃姐村交匯,由此折向南注入金曲河,境內河道全長23千米。

自然災害

宜牧地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低溫、洪澇、霜凍、大雪、雷擊等。大雪災害平均每5年1遇,最嚴重的一次大雪發生在2008年2月15日~3月10日,降雪量達到420毫米,凍死大牲畜200餘頭(只)。

自然資源

宜牧地鄉境內礦藏資源有銅、煤炭、鐵等。有黨參、半夏、天麻、貝母等野生中藥材。

人口

2011年末,宜牧地鄉轄區總人口2666人。總人口中,男性1397人,占52.4%;女性1269人,占47.6%;14歲以下427人,占16%;15~64歲2053人,占77%;65歲以上186人,占7%。人口均為彝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12‰,人口死亡率8.35‰,人口自然增長率-1.23‰。 截至2019年末,宜牧地鄉戶籍人口4368人。

經濟

農業

宜牧地鄉有農業耕地面積3149畝,全部為旱地,以種植馬鈴薯、蕎麥、燕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70噸,其中馬鈴薯1100噸,蕎麥100噸,燕麥27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78頭,年末存欄2918頭;羊飼養量10692隻,年末存欄5247隻;牛飼養量1665頭,年末存欄1185頭;馬飼養量1268匹,年末存欄781匹;家禽飼養量2.1萬羽,年末存欄1.1萬羽。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宜牧地鄉有小學3所,在校生422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宜牧地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個,藏書8758冊。 2011年末,宜牧地鄉有體育場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6%。 2011年末,宜牧地鄉有「村村通」衛星電視用戶127戶,電視綜合覆蓋率25.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宜牧地鄉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3個;病床3張,固定資產總值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78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宜牧地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3戶,人數731人,支出43.9萬元,比上年增長7.8%,月人均50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320元,比上年增長4.5%;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7人,參保率17.8%。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