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寶架清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寶架清影》外文名:Beneath the Cross of Jesus,音樂類型:聖詩讚美詩(新編)。

奧古斯丁[1]在他對詩篇一四八篇的注釋中,對於聖詩有過如下敘述:「你願否知道何謂聖詩?聖詩就是向上帝唱出的讚美。但是如果你歌唱,而所讚美的卻不是上帝,你所唱的就不是聖詩;如果你讚美每件事,但非指向上帝,而縱使你在唱讚美的歌,你所唱的也不是聖詩[2]。」

簡介

(來源:《讚美詩新編史話》)

寶架清影歌

Beneath the Cross of Jesus

經文:「必有亭子,白日可以得蔭避暑,也可以作為藏身之處,躲避狂風暴雨」 (賽4:6)。

這首與第217首《主尋亡羊歌》同為克雷芬女士所作。克雷芬(E.C.C1ephane,1830一1869)生於英國蘇格蘭,父親是一位縣長,不幸早逝。克氏姐妹三人居住於愛丁堡河畔。克氏自幼多病,從未享受過健康的幸福,但她信仰篤誠,行善不倦;姐妹三人曾慷慨捐款資助慈善事業,一次,為了濟助窮人,甚至把她們所坐的馬車也賣掉了。左右鄰居稱她們為「和暖的春光」。

克雷芬不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但愛好文藝,時常在兒童雜誌和當時最流行的靈修刊物《家庭寶庫》上發表詩文。這首《寶架清影歌》便是其中之一,和《主尋亡羊歌》一樣經過桑基先生的採用和配曲,並被選入了許多讚美詩集裡。原詩共有五節,《新編》選其中三節。第一節述說十字架乃心靈的歸宿。其中滿了聖經的比喻如「磐石之蔭」 (見以賽亞書第32章第2節的「避風所,像大磐石的影子」);「曠野欣逢居處」可參閱詩篇第63篇第1節「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在曠野有行路人住宿之處」 (耶9:2),「使疲乏人得安息」(賽28:12),「白日可以得蔭避暑」(賽4:6)。總結於耶穌所說的:「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 ……得享安息」 (太 11:28—29)等。

第二節好似親眼看到了十字架,思想自己的不配:

雙眼如見寶血傾流,為我捨身之像;

第三節歸結到「事主、愛人、行道」的現實生活之中.。

這首詩的曲調名叫《聖克利斯朵夫 (ST.CHRISTOPHER)》,是英國著名音樂家梅克 (F.C.Maker,1844一1927)所譜。梅克出生於英國布里斯托爾地方,是聖公會信徒,自小就在該地主教座堂參加唱詩班,開始他的音樂生涯;及長以他的音樂才華也幫忙該地幾個非國教教會禮拜堂的聖樂工作,在公理會 (見第25首注①)教堂任琴師28年,並任當地音樂學院的兼職教授和教會聯合會的聖樂指揮。除作聖詩曲調外,他還譜寫了若干大型樂譜、教會樂章、鋼琴樂譜如一首康塔塔①《摩西在荊棘叢中》等,使這位從來沒有離開過布里斯托爾地方的人,卻能名揚四海,得到了信徒和音樂愛好者的欽佩。他的詩譜選入《新編》的有第99、198二首。

①康塔塔 (Cantata)一語,從18世紀末起,一般用來指帶獨唱或不帶獨唱的、有樂隊伴奏的世俗合唱曲或宗教合唱曲。在概念上與清唱劇(即神劇。將宗教或詩史題材的歌詞譜曲,用合唱、獨唱與樂隊在教堂或音樂廳演出)相似,但篇幅較小。

參考文獻

  1. 奧古斯丁基督教世界觀的特質,豆丁網,2011-04-10
  2. 關於聖詩的一點思考,新浪博客,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