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宣恩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宣恩縣(學習教育)原圖鏈接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宣恩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縣。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中游南岸,東南鄰湖南省桑植、龍山二縣。總面積2730平方千米。總人口36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4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珠山鎮、椒園鎮、沙道溝鎮、李家河鎮、萬寨鄉、長潭河侗族鄉、曉關侗族鄉、高羅鄉、椿木營鄉。縣政府駐珠山鎮建設9號。

境內東南部、中部和西北部邊沿橫亘着幾條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嶺,形成許多台地、崗地、小型盆地、平壩,橫狀坡地和峽谷地。縣境內最高點火燒堡海拔2014米,最低點海拔356米(貢水與清江匯合處)。以東門關為分水嶺,北部貢水屬清江水系,南部酉水屬沅江水系。七姊妹山[1]珙桐植物群落是世界上唯一的珙桐群落。

歷史沿革

宣恩縣名含「傳布恩德」之意。春秋為巴子國地,戰國屬巫郡地,秦屬黔中郡,漢歸南郡,三國屬荊州建平郡,西晉及隋屬清江郡,唐為黔中郡,五代為羈糜感化州,宋分別設順州、保順州、高州。元至清初土司分治,先後設施南、東鄉、忠峒、忠建、木冊、高羅諸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乾隆元年(1736年)置宣恩縣。

民國元年(1912)廢府存縣,直隸於省。民國四年改屬荊南道,民國十四年屬施鶴道。民國十七年(1928)屬鄂西行政區,民國廿一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廿五年(1936)屬第七行政督察區。1949年屬恩施專區,1970年屬恩施地區,1983年12月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49年11月10日,宣恩縣解放;全縣設八區一鎮。1951年全縣劃為7個區。1956年劃為8個區。1958年全縣設東光、巨龍、東升、東方紅、紅旗、紅色、高照、樂園、五星、東風、鋼火、高歌、新安、高原14個公社。1959年1月合併為8個公社;同年10月,將城關區轄城關鎮劃出,由縣直接領導。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宣恩縣總人口335984人,其中:珠山鎮26795人,椒園鎮24853人,中間河鎮13598人,沙道溝鎮42947人,和平鄉13879人,貢茶鄉29426人,長潭河鄉12877人,會口侗族鄉11576人,沙坪鄉16551人,李家河鄉47243人,曉關侗族鄉17325人,桐子營侗族鄉24398人,高羅鄉42289人,椿木營鄉1222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宣恩縣常住總人口310368人,其中:珠山鎮54494人,椒園鎮23287人,沙道溝鎮54562人,萬寨鄉23573人,長潭河鄉29101人,李家河鄉41451人,曉關鄉34272人,高羅鄉39157人,椿木營鄉10471人。

2013年,撤銷李家河鄉,設立李家河鎮(鄂民政發[2013]71號)。調整後,全縣轄4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珠山鎮、椒園鎮、沙道溝鎮、李家河鎮、萬寨鄉、長潭河侗族鄉、曉關侗族鄉、高羅鄉、椿木營鄉。

視頻

宣恩縣 相關視頻

大美宣恩縣
地圖裡看區域發展,湖北省宣恩縣城市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