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宰相修淨不修禪——鄭清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宰相修淨不修禪——鄭清之
圖片來自搜狐網

宰相修淨不修禪——鄭清之,方念佛時,口誦心維,諸惡莫作豈非戒;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心體湛然,豈非慧。摒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頓悟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

原文

鄭清之(1176 - 1251),字德源,南宋慶元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初名燮,字文叔。進士及第後任官,嘉定十七年(1224)參與史彌遠廢濟王趙竑活動。理宗即位後,累次升遷至參知政事兼樞密院事,紹興六年(1233),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淳祐七年(1247)再度為右相

鄭清之,雖身為南宋股竑之臣,又其時,國力衰微,政務繁亂,事多難料。但鄭丞相,公務旁午,仍不廢佛教研究和修持。他;教演本宗,行歸淨業。他以宰相之身位,極力推崇佛教,特別是淨土法門,他說:;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上根器,神領意解者,未免蹈頑空之失;研究三藏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大小止觀下手安心亦不易入),未免鑽故紙之誚;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里如一者,未免自纏縛之苦。總而觀之:論其所人,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淨土之一門乎。方念佛時,口誦心維,諸惡莫作豈非戒;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心體湛然,豈非慧。摒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頓悟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不垢不淨,無纏無脫,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孰為禪教律。我心佛心,一無差別。此為修淨土之極致也。八功德水,寶蓮花台,又何必疑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