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尋洪尊師不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尋洪尊師不遇》

作品名稱: 尋洪尊師不遇

文學體裁: 詩詞

創作年代: 唐代

作 者: 劉長卿

《尋洪尊師不遇》是 唐代詩人 劉長卿創作的一首詩。

詩詞原文

古木無人地,來尋羽客家。

道書堆玉案,仙帔疊青霞。

鶴老難知歲,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見,何處化丹砂。

作者簡介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1]

生平

劉長卿,中國唐代詩人。字文房。因官至隨州刺史,亦稱劉隨州。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屬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間,後遷居洛陽。姚合《極玄集》卷下雲劉長卿為「宣城人」;又中唐林寶《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諸郡劉姓云:「考功郎中劉慶約,宣州人;孫長卿,隨州刺史。」林寶稍早於姚合,所記一致,足消人疑。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詩集類著錄《劉隨州集》十卷,並云:「唐隨州刺史宣城劉長卿文房撰」,當據林、姚二氏之說。然《新唐書·藝文志》雲稱劉長卿為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唐才子傳》襲云:「河間人」,又同卷李季蘭條:「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河間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長卿一族,何時遷洛陽,殆不可考。及觀劉集,知洛陽故業縈懷於中,感情甚深,斷非居日淺短者可比。劉長卿《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傳記,關於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確考。聞一多認為其生年為公元709年,傅璇琮認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還有其它的說法。卒年,一般認為是在789至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2]

劉長卿為年輕時在嵩山讀書,742-746年(唐玄宗天寶)間登進士第。一說755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劉長卿可能才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便爆發安史之亂了。

756年,唐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

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但劉長卿並未到南巴實際任職。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蘇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這時江南剛經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

770年(唐代宗大曆五年)以後,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

784年(興元元年)和785年(貞元元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期間離開隨州。

劉長卿離開隨州後,大約流寓江州,晚歲入淮南節度使幕。約卒於790(唐貞元六年)前後。

[3]

參考資料

  1. 劉長卿的詩集10篇 ,文學網,2020-10-10
  2. 詩人劉長卿的故事 ,瑞文網,2017-10-15
  3. 劉長卿的生平事跡 ,瑞文網,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