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壽終的黑母雞(羅昭倫)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壽終的黑母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壽終的黑母雞》中國當代作家羅昭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壽終的黑母雞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我爸媽工作的貴州山溝溝的醫院裡,當大家自己有煤爐可以燒菜以後,就可以去趕集,也就是去當地農民的自由市場買菜。

到趕集那天,周圍很遠山區裡的農民都會背着背簍走很長的山路聚集過來。這趕集本來是十天一次,醫院職工也去了以後,因為星期天能夠去的人多,生意會較好,就改為每周日一次了。

從醫院大門出去,走過一道橋,就有一個小鎮,也就是短短的一條街。兩邊都是歪歪斜斜的木結構的房子,還有狗和土豬在街上遊蕩。這集市,就擺在橋和小鎮的兩邊。後來,即便不是趕集的日子,也會有幾個農民,拿了一些蔬菜和水果到醫院門口來賣。

作為一個上海市區出生的孩子,我很喜歡跟我媽去趕集,因為在那裡可以看到許多新鮮的東西。上海和貴州山區,當時在發展水平和生活方式上,差別還是很大的。所感覺到的差異,不亞於現在的出一次國。

那時候的貴州,簡直是另外一個世界。那裡的人穿得不一樣,吃得不一樣,說話也不一樣。男子多包包頭(現在已經不包了),還會用很長的竹煙杆抽煙,煙杆下面盪着一束曬乾了的煙葉。貴州本來產煙葉,田裡也可以看到農民種的煙葉,抽煙就直接抽曬乾的煙葉,並不切成煙絲。

集市上的商品色彩很豐富,有紅的干辣椒,黃的玉米,黃褐色的干煙草,綠色的各種蔬菜,橙色的橘子等。當地出產的比較好的水果,也就是橘子了,桃子比較小,沒有好的蘋果和梨,李子很酸。最多的就是干辣椒了,農民一背簍一背簍地背到集市上來賣。背簍是當地人用得最多的運輸工具了,啥都用背簍來背,小孩也背在背簍里。

我去趕集,部分是把它當了動物園。那裡會有黑色的小豬,有黃黃的、身上長滿絨毛的雞苗、鴨苗,那是被人買了回家去養的。還會有白色的山羊,有河裡釣上來的二鬍子(鲶魚)等各種魚,和雞、鴨、鵝甚至鴿子等。我還買過一對鴿子回家來養。

我媽去趕集時常常會買雞。雞買回來可以養一段時間,到要吃的時候殺掉。

醫院裡的職工都會買雞。白天就放養在外面,所以不久就有了一個雞群,在垃圾堆里刨食吃。晚上各人把自己的雞捉回家,關在自己搭的雞棚或其他地方。

集市上的雞,也不是現在養雞場出來的千篇一律的雞,有很漂亮的蘆花雞,還有其他顏色的雞。

我挑雞,完全是看顏值,看到好看的雞,就纏着我媽買。看來我小時候就是個唯美主義者了。我媽被我纏得沒法,最後也只能買。賣雞的農民看到這一點,就要價特別高。

這些買回家的雞裡面印象比較深的,有一隻大黑公雞。

[1]

作者簡介

羅昭倫,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