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許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中國當代作家許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正月初九,封城第九天。我站在陽台上四下觀望,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偶爾一輛車經過,帶起暗綠的道旁樹無精打采的晃動一下。遠處高高矮矮的樓,都被一片灰濛濛籠罩着。陽台上有一些花,菊花已經凋謝,乾枯的花垂下了頭。月季很多葉子已經枯萎脫落,只剩幾根光光的杆。水仙和臘梅凌亂的開了幾朵。我看着看着就發了呆。

如果是以往,大家都應該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忙碌着。疫情發生後提倡「呆在家裡,就是不給社會添麻煩;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就是為國家做貢獻」,我每天都好好呆在家裡,偶爾到陽台來上來透透氣。

「媽媽,今天是幾九啊?」兒子突然從屋裡走出來說。

「什麼幾九?」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就是數九歌裡面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今天是五九的第七天。你現在怎麼關心起天氣來了?」

「電視上說,病毒怕高溫,春天一來,溫度很快就升起來了。」我突然感覺兒子又長大了。

2020年的鼠年春節,大家都很難過。武漢被稱為「九省通衢」。古代,從武漢循長江水道行進,可西上巴蜀,東下吳越,向北溯漢水而至豫陝,經洞庭湖南達湘桂,水陸交通非常發達。武漢同時也是重要旅遊目的地和中轉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隨着人員的正常流動併疊加春運,從武漢逐漸擴散到了全國。

說到這次的疫情,大家很容易想起17年前的「非典」。專家們從果子狸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無獨有偶,專家發現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因此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人類因食用竹鼠、獾類感染了病毒。

雖然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並沒有完全確定,但是研究人員對病毒分離和提取的過程,讓大家形成了共識,那就是病毒從動物到人的媒介,就是野味。

當初「非典」爆發後,很多人對果子狸美味的期待被恐懼所代替。大量的養殖場被關閉,果子狸被無害化處理。就連果子狸的野生棲息地,也有附近的村民進行投毒滅殺。果子狸被當作美味是它自願的嗎?人們享受美食的時候從不考慮它是自然的一份子,當災難降臨時不反思自己的行為,反而遷怒於它。

數千年以來,祖先在自然的探索中,將適合人類養殖和食用的畜禽進行了馴化養殖,成為了家禽和家畜。很多人吃久了,吃膩了,就開始把眼光盯向圈養之外的動物,尋求刺激。

什麼是野味?是指獵取得來的做肉食的鳥獸,如野雞、野兔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野生動物,非人工飼養。「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真是包羅萬象啊。比較常見的是野豬、野雞、麂子、蛇,其次是果子狸、貓頭鷹、貓狸、豹狸,還有穿山甲、巨蜥、娃娃魚等。

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去冒險,植根於世界深厚的吃文化之中。印度洋流域對一種黑色斑點魚情有獨鍾,納米比爾愛食用非洲牛箱頭蛙,韓國人喜歡吃活章魚,這都是用生命在品所謂的美食。最負盛名當屬吃河豚了,世界上每年都有幾百人因吃河豚而喪命。

這種精神更是被我們的祖先發揮到了極致。我國有「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的說法。備受推崇的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蘇軾,在吃過河豚後發出了「也值一死」的感慨。「清明上冢到津門,野苣堆盤酒滿樽。值得東坡甘一死,大家拚命吃河豚。」和「淞南好,命險一杯羹,生願西施乳(註:河豚肉)下死,死憑和尚腹中生,生死眩奇情。」分別將天津人和上海人「拚死吃河豚」的精神,描繪得入木三分。

野味不僅包括動物,也包括植物。芥菜、蒲公英、馬齒筧和各類菌類,已經成為各地的應季蔬菜,走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吃野生植物最大的隱患在於植物種類太豐富,很多可食用的植物都有毒伴侶,比如八角茴和莽草、芹菜和毒芹菜、芋頭和海芋等,特別是一些不常見的菌類,非常容易引起中毒。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縣有1000多人中毒,是新中國以來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所以,對於野生植物的取食,也要講究科學和限度,不要盲目自信,更不要一味索取。

其實野味在營養上的特別之處與品嘗風險相比,往往得不償失,不然千百年前老祖宗早就會選育為食物了。在一些人口中味美無比的河豚,另一些人覺得也不是想象中那麼驚世絕倫。很多時候,吃野味滿足的是「與眾不同」的炫耀或獵奇的心理。而賦予某些野味特殊的治療功能,很可能是商家高明營銷技巧刻意造成的偏頗認知。

在新冠肺炎迅速蔓延的過程中,孩子每天也在和我們一起關注新聞。

兒子問:「媽媽,為什麼蝙蝠帶那麼種病毒卻沒有死啊?」

「因為野生動物和人的構造不一樣,他們和病毒可以和諧共生,但是人在獵殺、加工的過程中,感染了病毒就可能生病。」我告訴他。

「那他們為什麼要吃蝙蝠啊?」

「可能他們覺得好吃或者覺得很新奇,也許他們並沒有吃蝙蝠,而是吃了被蝙蝠感染的其他野味」。

「如果以後大家不吃野味,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是的,發生這樣事情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可以吃的肉這麼多,以後大家都不吃野味就好了。」兒子讀四年了,已經可以明白這樣的道理了。

從小處說,不吃野味,那些病毒就不會在人類中間傳播,造成如此慘痛的後果。從大處說,不懂得敬畏自然,就可能帶來自我毀滅。

讓人類不再吃野味,不但需要法律的強制手段,更需要扭轉「冒險吃、拚命吃」的觀念,做到「安全吃,健康吃」。尊重生命,不僅是尊重那些動物、植物、微生物,也要尊重自己。在美味和安全之間,選擇安全,不讓自己處於危險的境地,更不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危及他人生命甚至造成全球危機。在美味和健康之間,選擇健康,通過減鹽、減油、減糖,關注口腔、體重和骨骼,塑造健康體魄。

我們要擯棄享受野味刺激的陋習,敬畏每一個生命,大到獅子猛虎,小到肉眼無法可見的微生物。我們要改變「征服自然」的傳統觀念,從無限制的擴大活動範圍,到恢復「綠水青山」,歸還野生動植物的家園。我們更要學習古聖先賢的智慧,順應天時,講究平衡,與自然共生共榮。

「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所有的人都行動起來,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場戰役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注各行各業的人付出的努力。那些逆向而動、沖在疫病防控一線的人們,他們表現出的大無畏和自我犧牲精神,常常使我們熱淚盈眶。我們為他們點讚,為他們吶喊。我們捐款、我們做好個人防護,我們在有工作需要的時候隨時聽候調遣。

我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注天氣,「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柳樹吐綠,燕子歸來,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我們期待人力和自然力緊密合作,讓高溫和我們聯手打一個漂亮的疫病殲滅戰![1]

作者簡介

許芳,女,土家族,夷陵區作協會員,愛好散文、詩歌,有作品發表於報刊雜誌和自媒體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