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有座金山廊橋(葉青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城有座金山廊橋》是中國當代作家葉青才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城有座金山廊橋
兼容形象、旅遊、娛樂休閒和購物四維功能的安徽岳西縣金山廊橋坐落在縣城中心的衙前河上,這座具有漢唐風貌的古典建築剛剛建成,便吸引了四方遊客以及市民的眼目。這是該縣一個既典雅又時新的風景標誌,是一種獨特的縣城形象,一種全新的建築文化,一個璀璨的商業靚點,一種崛起的思維態勢。
金山廊橋一反我國古代木雕樓閣式構制,將現代建築材料移用於古典懸山式建設,遠望是樓閣,近觀是商鋪,行走時是橋樑,欣賞時是藝術;靜聽有淙淙流水之聲,默想有金山銀河之義。人頭攢動中疑為《清明上河圖》的再版,華燈初上時認作威尼斯商城的縮微。本地人把它作為自家的庭院檻閣,外地人則把它當成大開眼界的奇景。難怪安徽瑞鑫置業有限公司在謀劃之始,即將其定位於「中國廊橋寬幅之最」「安徽廊橋華貴之最」「大別山人文景觀之最」「山城24小時不夜景之最」。大手筆的創意必將帶來大商業的效應,這就不僅僅是一座概念上的橋了,而是一種符號,一種象徵,一種思想結構的立體呈示。橋樑專家唐寰澄說過,橋樑本身的協調,是藉助於色、線、形、光影、虛實等之間的節奏和韻律,以及各種不同的比例和對稱的處理方法,使得建築的效果在人們的生理和心理上不斷地反應而取得直覺和聯想的精神因素,從而產生美感。金山廊橋的設計者正是深諳這一點,所以它能在大氣中突出微觀的審美效果,能在實用中兼顧地方文化特色,又能在仿古中體現現代氣氛。它的每一根梁,每一支柱,每一扇窗,都是藝術的鋪設和安排,樓層的參差交角,欄杆的銜接鉚榫,乃至檐的飛動,梯的抬升,都能給人動靜相宜、鮮活輕靈的感受。我們無妨說,一座橋就是一個城市的代言,就是一個時代的剪影。
金山廊橋被稱為中國廊橋寬幅之最,全長128米,寬度達到38.6米,總建築面積為8000平方米。第一層有9米雙車汽車道和2. 4米雙行人行道,商鋪外側又有2 .7米寬的景觀人行道。第二層建有觀景台及土特產經營區,第三層是商務會所、文化產品和高檔茶藝展示區。文友告訴我,在文化藝術區,可以欣賞到陶瓷、書畫、古籍和一些稀有的收藏品,書畫院的高手們會經常在這裡聚會,而黃梅戲、高腔愛好者也能在此一亮歌喉,岳西文化,或者說文化岳西,已經在此初現端倪。
中國自古就有廊橋故鄉之稱,最古老的木製廊橋在浙江慶元,數量最多的廊橋在有「中國廊橋之鄉」美譽的福建泰順。泰順一個小縣境內竟有36座廊橋,占全國廊橋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15座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廊橋」名稱尚為年輕,歷史上只稱木架橋、虹橋或水上斗拱,直到上世紀30年代,著名古建築史學家劉敦楨首次提出「廊橋」的概念,但當時並未引起關注。到了90年代,隨着美國小說《廊橋遺夢》的暢銷和同名電影的叫座,「廊橋」一詞也被「激活」,變得廣為人知,深為人愛。在國內,有一本叫《中國廊橋》的專著,上面的圖片顯示出浙東廊橋的美麗圖景:靜靜地佇立着的廊橋像飛虹跨過美麗的溪流,掩映在參天大樹下;斑駁的樹影散落在朱紅色的橋身、黑色的瓦片、白色的飛龍飛魚上;夕陽朗照的小河,泛起簇簇橙黃,淡淡地籠罩在廊橋的周身,慢慢地飄散開去……
毫無疑問,大別山嶽西金山廊橋帶給觀眾的遠不止這樣的視覺享受,設計者試圖讓我們領略到由現代科技手段和古典文化內涵相結合所形成的優美境界,那就是觸目即美,寸地流金,行走於橋,享受於心。
衙前河的治理強度在逐漸加大,一條涵玉流珠的山城河流不久就蕩漾在花果山下、垂柳叢中,那時廊橋也就配得上「清河玉系腰」了。開發商決意打造一個精品、提升一檔價值、追求一種品位、超越一世商儒的初衷將會如願以償。岳西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徜徉這座藝術長廊,談論的並不僅僅是大別山小吃和新鮮的土特產,而是這張岳西人自己的名片如何被外來者口誦心傳,將岳西的知名度逐漸擴大,將山城的形象扮得更加光鮮奪目。
金山廊橋,從此使得山城白夜如晝,華彩如畫。 [1]
作者簡介
葉青才,中國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