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苜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苜蓿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學名:小苜蓿

拉丁學名:Medicago

minima (L.) Grufb.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蝶形花科

族:車軸草族

屬:苜蓿屬

種:小苜蓿

命名者及年代:(L.) Grufb.,1759

小苜蓿(xiǎo mù xu),學名:Medicago minima (L.) Grufb.,異名:Medicago polymorpha var. minima ,是薔薇目豆科苜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 米,全株被淡黃色絹毛;莖直立,圓柱形。托葉狹三角形,錐尖,全緣,小葉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闊楔形,上面幾無毛,下面被細絹毛,總狀花序腋生,密被絹毛;苞片小,披針狀錐尖,萼鐘形,萼齒披針狀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線形,莢果扁平,種子腎形,5月開花。 原產歐洲地中海區域,我國見於栽培作觀賞用。 [1]

小苜蓿形態特徵

小苜蓿是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全株被伸展柔毛,偶雜有腺毛;主根粗壯,深入土中。莖鋪散,平臥並上升,基部多分枝羽狀三出複葉;托葉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圓形,全緣或不明淺齒;

葉柄細柔,長5-10(-20)毫米;小葉倒卵形,幾等大,長5-8(-12)毫米,寬3-7毫米,紙質,先端圓或凹缺,具細尖,基部楔形,邊緣三分之一以上具鋸齒,兩面均被毛。

小苜蓿生長環境

苜蓿性喜溫暖半濕潤氣候,非常抗旱,不耐水漬,抗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PH6.5-8.5的富於鈣質的攘土或砂壤土最為適宜。在貧瘠土壤宜施入適量廄肥和磷肥做底肥以利根瘤形成。

苜蓿的壽命一般5-10年,在年降雨量250-800毫米、無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區均可種植。,

小苜蓿分布範圍

產黃河流域及長江以北各省區。生於荒坡、砂地、河岸。歐亞大陸、非洲廣泛分布,傳播到美洲。

生於海拔300-1200米間山谷、低山或平川,耐乾旱,喜生宅旁、路邊及田間。

小苜蓿主要價值

苜蓿是各種畜禽均喜食的優質牧草,營養價值很高,不論青飼、放牧或是調製乾草和青貯,適口性均好,因而被譽為「牧草之王」。苜蓿粗蛋白質含量高,且消化率可達70-80%。蛋白質中氨基酸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其中賴氨酸的含量是玉米籽實的5。7倍,色氨酸和蛋氨酸也顯著高於玉米。另外,苜蓿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還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長因子,對畜禽的生長發育均具良好作用。

苜蓿的營養價值隨苜蓿的生育階段而異。幼嫩時粗蛋白質含量高,而粗纖維含量低。但隨着生長階段的延長,粗蛋白質含量減少,而粗纖維含量顯著增加,且莖葉比增大。初花期刈割,苜蓿乾草粗蛋白含量18%以上,酸性洗滌纖維含量35%以下,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5%以下,可消化乾物質含量60%以上,相對飼用價值125以上。

小苜蓿收穫貯藏

苜蓿為多年生木牧草植物,在西藏主要河谷農區一年一般可收割3次。若遇乾旱年份,灌溉條件較差的地塊,苜蓿只能收穫2次。收割的時期為現蕾末期至初花期,即1/10的苜蓿開花為宜,此時蛋白質的含量高,品質好,而且下一茬苜蓿生長最快。在白朗第一次收割時間為6月初,第二次收割時間為7月底,第三次收割時間為10月中下旬。每次收割留茬在8厘米以下。

最後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則影響養分的積累,不利於安全越冬,一般留30天的生長期後越冬。收割可採用人工或機械收割。每次收割後晾曬時,儘量避免雨水淋溶或牲畜踐踏等因素造成落葉,否則苜蓿草的質量會下降。當草含水量降至18%以下,及時用機械打捆。

小苜蓿苜蓿青干

草架乾燥法:草架主要是利用獨木架、三角架、鐵絲長架和棚架等。用草架乾燥法時,首先將割下的苜蓿鮮草在地面乾燥1-2天,使其含水量降至45%-50%,然後再用草叉將草上架,遇雨時不用乾燥立即上架。

堆放飼草時應自下而上逐層堆放,草層厚度最高不超過70-80厘米,最底層飼草應高出地面20-30厘米。堆放完畢後將草架兩側飼草整理平順,雨水可沿其側面流至地表,從而減少雨水進入草內。

草棚貯存法:建造簡易乾草棚,在棚內設置草架,用草叉將草上架,進行青干貯藏。或利用農民家中一樓牛圈,修建草架,進行貯藏。

參考來源

  1. 小苜蓿,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