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心不染(錢聲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塵心不染》是中國當代作家錢聲廣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塵心不染
前兩天,川大一教授朋友將自拍的一組「川大荷色」發在朋友圈裡,並題有「塵心原不染仙家」的詩句。九宮格選圖都是夏雨荷。氤氳在雨中,荷色愈加顯得透徹心扉的澄明和不可言喻的高雅。
我在紅瓦寺居住有10多年時間,對川大校園兩邊的荷塘都比較熟悉。荷塘是人工開挖的,沒有源頭活水,大多是引流入池,因而嫻靜的池水,沒有一絲波瀾。種下荷花後,從小荷露出尖尖角到一池蓮開,都是悄無聲息的自由生長,慢慢的形成了如今的田田蓮葉,艷艷荷花……
每年夏日裡,我時常要去荷塘邊漫步。尤其是在遇到心情不爽時,一邊看着那碧翠的荷葉和五顏六色的荷花,一邊深吸幾口清淡的荷香,讓你感受到心動中又透着幾分寧靜,頓感神清氣爽,雜慮漸消。以致我搬離紅瓦寺後,還是會經常去川大的荷塘邊走走,那難忘的荷色,似乎已成為我的一種牽掛和念想。
古今中外,愛美之心是一致的。因為荷花的聖潔高雅,它不僅頗得國人的青睞,且也備受外國人的景仰膜拜,印度、泰國、越南等國奉其為國花,並以此作為國家的精神象徵。在我國,荷花不僅有很多諸如蓮花、芙蓉、凌波仙子等充滿詩意的名字,而且還有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人們對荷花情有獨鍾。正因如此,春秋時期,連鑄造不易的青銅工藝品上都有了荷花的身影。
歷代文人墨客也因荷花的形神兼備、品質卓越而心生敬意,將其視為寄託情思、托物言志的對象。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將自己的愛妻卓文君比作是出水芙蓉;三國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把荷花喻之為水中靈芝,稱讚其「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還有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杜甫的「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些詩句把荷葉與荷花描寫的鮮活靈動,清新可喜,充滿了生活情趣。
詩文如此,荷花入畫也造就了大量的畫荷名家。興盛於北宋中期的中國山水畫,起初是玄意大於寫實。到了明朝,畫家們才細緻的觀察花、鳥、蟲、魚,尤其是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藝術手法刻畫了荷花冰清玉潔、天然淡泊的高貴品質。從宋代佚名畫家所繪的《出水芙蓉圖》到明代陳志蓮的《荷鴛鴦圖》、清代八大山人的《墨荷圖》,以及現代齊白石的《秋荷》、張大千的《彩荷》等,無不競展荷花的綽約風姿和青蓮風骨。
其實,說到愛荷,還當首推周敦頤。這位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誰也沒有他那樣愛蓮成癖、愛蓮成痴。當年他任南康知軍的時候,在府署挖了一個池子,種下了許多荷花,稱之為愛蓮池。後來到了江西,開創了濂溪書院,又在書院中創建了一座愛蓮堂,並在堂前開鑿一個池子,種上蓮花,取名「蓮池」。他出任合州通判後,一次在去成都時途經遂州,想起他的一位遂州籍學生曾講過其老家有白蓮。白蓮是周敦頤最鍾愛的。於是他便在遂州停留了數日,尋到了白蓮,成就了那篇流傳千古的《愛蓮說》。
《愛蓮說》被稱之為千古絕唱,全篇僅119個字,是周敦頤用蓮花的高潔,來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縱觀他的價值追求,就是想做一名君子。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周敦頤雖然久居官場,但從不追求個人的榮華富貴,從不沾染官場上的惡習,依舊保持着自己胸懷坦蕩,敢於擔當,清高正直的秉性,這是他對生活的追求,也是他的人生信仰。
由此想來,水陸草木之花亦如常人,各有性情。名花傾國,看了固然讓人歡喜,但那份精心造就的美麗似乎不那麼平易近人。倒是荷花,更能讓人心動,那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氣質恰如歷經世事之後的智者,發人自省,啟人自警。[1]
作者簡介
錢聲廣,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