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居斯達夫•福樓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居斯塔夫·福樓拜
居斯塔夫·福樓拜
原文名 Gustave Flaubert
出生 1821年12月12日
法國盧昂
逝世 1880年5月8日
國籍 法國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 《包法利夫人》
《情感教育》

居斯塔夫·福樓拜,19世紀中期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居伊·德·莫泊桑就曾拜他為師。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和《布瓦爾和佩庫歇》等。他十分注重藝術和語言的完美。並且,他對19世紀末至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鼻祖」「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者」等。

人物經歷

個人生活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Gustave Flaubert於1821年12月13日出生。其父是法國西北部諾曼第地區魯昂市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他從1818年起任魯昂市立醫院院長。福樓拜從小在醫院的環境中長大對解剖屍體習以為常這種環境培養了他對宗教格格不入的思想。 在常人眼裡福樓拜智力低下卻顯露出文學天賦。他自幼喜歡文學大量閱讀名著。

1834年福樓拜編輯了一份手抄小報《藝術與進步》。

1835年在福樓拜14歲那年在特魯維爾海濱度假時與音樂出版商、《音樂報》創刊人施萊辛格的妻子艾麗莎Élisa Schlésinger相遇並對她一見鍾情。福樓拜第一次見到艾麗莎羞怯之情使他整個人僵在這位漂亮女人的面前。

1840年福樓拜按照父親的希望和安排在巴黎大學法學院註冊入學但他從小便偏好文學對法律絲毫不感興趣所以大部分時間仍住在魯昂很少去課堂上課。在巴黎文藝界他結識了仰慕已久的雨果。但他把大量時間花在閱讀文學作品和結交文人。

早年經歷

對社會的深入了解使福樓拜看到了生活的黑暗。福樓拜經歷了法國七月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帝國等。他看到了社會繁榮的背後是政治腐敗、物慾橫流、道德墮落、人與人之間只有爾虞我詐而沒有真誠與信任。因此他對生活在這種社會環境中的女性的一些行為表現出極大的理解。 醫院環境影響了他對人生苦難的看法。福樓拜小的時候時常看到病人瘦削的身影、蒼白的面孔顯得那麼痛苦、憂傷、孤獨。他自己所患的疾病也給他帶來了的痛苦。他父親和妹妹相繼死去讓他感受到生命的短暫。可以說病人的情景、自己的病痛、親人的死亡使福樓拜的心裡充滿了無名的悲哀和惆悵這造成了他對人生的悲觀失望。

寫作之路

福樓拜寫作靠的不是靈感而是勤奮、好友的建議和忠告以及敏銳的觀察。他苦下工夫追求的是一種理想文體。福樓拜不允許自己在同一頁上兩次使用同一個詞。

1843年起福樓拜開始嘗試創作長篇小說。

1845年福樓拜完成《情感教育》最初初稿。 福樓拜的一生中與自然主義作家、理論家左拉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左拉是他的友生著名的自然主義作家莫泊桑是他晚年的得意弟子。

1875年12月福樓拜與他亦師亦友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之間發生了一場有關美學思想的論爭。在這次論爭中福樓拜說「說到我那些朋友你添了一句『我這一派』我事先拒絕一切派別」「我不能另來一個我的氣質以外的氣質或者另來一套不是根據我的氣質發展起來的美學」「而且注意我憎恨眾口一致叫作現實主義的東西雖說人家把我派作它的大祭司之一」。他很討厭別人將他歸為某一類從不承認自己和任何主義有關尤其是現實主義。

創作特點

福樓拜文學作品主題思想之一浪漫主義情懷

浪漫主義文學的最根本特點就是對具體事物的感性認識以及情感的自由表達宗教情感、憂傷的情緒、對大自然的情感等等。少年時期的福樓拜對這種文學審美思想表現出極高的熱情。福樓拜喜歡晦澀的比喻、幽暗的色調和鏗鏘的用詞夏多布里昂的詩句使他欣喜若狂。在這條文學創作的道路上福樓拜不僅通過信件及言論表明了他對浪漫主義文學思想的崇拜與熱愛也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的立場。福樓拜在少年時期所寫的一切都顯得晦暗、陰森與悲觀《狂躁與無能》寫一人遭活埋啃掉了自己的臂膀《隨你喜歡》的主人公是一隻猴子與女黑人所生的孩子《地獄之夢》寫煉丹老人棲居在傾圮的鐘樓里與蝙蝠為伍撒旦以還他青春與愛情來換取靈魂無奈老者無靈魂撒旦想欺詐也欺詐不成。16歲那年他完成了哲理小說《痴心與道德》女主人公瑪扎稟性騷動不安耽於幻想她走得離婚姻習俗太遠了旋又見棄於情人最後以自殺告終。而著名的《十一月》受到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夏多布里昂的《勒內》和繆塞《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等作品的啟發主人公是一位18歲的少年載滿揮之不去的失望情緒、朦朧的欲求他厭棄世俗、嚮往無窮有着揮之不去的自殺念頭。

這些早期作品所涉及的題材都充滿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特點如哲理故事、荒誕故事、自傳、悲劇和歷史故事。所有的作品都觸及最黑暗、最陰鬱的主題死亡、屍體、瘋狂、絕望、無法擺脫的煩惱、妖魔鬼怪等等。因此可以說福樓拜生於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期並在青少年時期隨着這種文學流派的發展而逐步踏上文學之路。

《包法利夫人》[1]是世人公認的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它的作者居斯塔夫·福樓拜自然而然地被列為現實主義作家更有研究學者認為是福樓拜將現實主義文學發展推向高潮。1856年10月30日福樓拜在給他的忠實的讀者熱奈特夫人的信中是這樣闡述自己所理解的文學理論

「人們認為『我』痴迷於真實的事物但實際上『我』憎惡它們因為正是由於『我』對現實主義的憎惡『我』才寫了這部小說。但是『我』也同樣憎惡愚弄我們的理想主義的假象。」從這段話中可以這樣解釋福樓拜的文學觀點當福樓拜的理想遭遇了殘酷的現實他極為絕望。一方面他怨恨自己不切實際的浪漫情感另一方面他對現實的黑暗無法忍受只能通過手中的筆去將現實如實地記錄下來向世人去揭露和控訴。

當然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根本無法嚴格區分。儘管福樓拜恪守現實主義寫作風格但其浪漫主義的思想在小說中還是有諸多體現的。《包法利夫人》作品中的主人公愛瑪對於異國風情的嚮往、她與萊昂對於自然風光的情感抒發甚至是愛瑪的屍體以及唱歌的瞎子所隱含的暗喻都保留着浪漫主義的寫作風格。因此在判斷這一時期福樓拜的文學審美觀時只能說他是一位同時具有浪漫主義氣質及科學嚴謹寫作風格的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兼備的作家。

最後正如羅蘭·巴特所說「古典時代的寫作破裂了從福樓拜到我們所處的時代整個文學都變成了一種語言的問題。而福樓拜也成為了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的分水嶺。巴特所說的語言主要是指其用法的考究與精準而關鍵詞就是「精準」包括福樓拜對於人物和事件描寫上的精確以及對所使用的語言上的精確。

福樓拜文學作品中的主題思想之二自然主義。

19世紀的法國作家福樓拜他是從現實主義過渡到自然主義的關鍵人物。因此中外學界在論及福樓拜的文藝思想時往往在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猶疑和徘徊。福樓拜客觀公正的藝術追求一定的實證精神與對人物的多方面、多層次的認識和描寫等使他成為開啟自然主義思想先河的小說家他同自然主義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其文藝思想與創作實踐都明顯呈現出自然主義的特徵。自然主義作家和理論家左拉、莫泊桑等一致將他奉為老師並把《包法利夫人》視為自然主義的開山之作。

福樓拜不但在文藝理念上堅守他自己的觀點並且以其實際創作踐行着他的美學理想。福樓拜最大的文學成就是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聖安東的誘惑》成為福樓拜自然主義傾向的代表作。在這些作品中福樓拜從生理學的角度去細緻描寫主人公生理方面的細微感受。如在《包法利夫人》中當敘寫愛瑪第一次與羅道耳夫幽會時小說是這樣描寫她的激動與忘乎所以的「她向自己重複「我有了一個情人一個情人」她喜愛這個觀念就像另有一個青春忽然光臨。她終於得到愛情的歡愉她意想不到幸福的寒熱。她走進一種神怪的境界這裡一切是熱情酩酊昏迷一片淺碧的浩瀚環繞着她感情的峰巔在她的思想下面熠熠作光庸常的生存僅僅在這些峰巔的空當出現遙遠低衍落在陰影裡面。」

人物作品

中文名 發表時間

《狂人之憶》 1839

《斯瑪爾古老的秘密》 1839

《包法利夫人》 1857

《薩朗波》 1862

《情感教育》 1869

《聖安東尼的誘惑》 1874

《競選人》 1874

《三故事》 1877

《純樸的心》 1877 

《布瓦爾和佩庫歇》 1881

《庸見詞典》 1998

人物評價

福樓拜在敘述方法上採用了「自由間接體」話語形式他不露痕跡地頻繁變動各種敘述視點和敘述時態從而模糊了敘述人語言與人物語言的差別混淆了全聚焦敘述人的聲音和內聚焦人物的聲音。福樓拜絕頂巧妙地利用這種模稜兩可的狀態使得他可以用別人的語言為他自己說話既不完全受到牽連又不完全清白無辜。福樓拜是一個崇尚科學精神和客觀精神的解剖師和心理學家。

——曾艷兵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福樓拜寫作時就像在操作解剖刀。從他的手上看得出來就像個解剖師和生理學家。

——聖伯夫法國文學評論家

他倡導「作家隱匿」的寫作原則。

——李健吾近代著名作家

福樓拜是法國19世紀最大的作家。

——古爾蒙Gourmont、法國後期象徵主義詩壇的領袖

福樓拜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最大的小說家在塞克瑞Thackeray去世之後歐洲沒有一位能出其右。

——散慈玻瑞Saintsbury

福樓拜是左拉的一位自然主義兄弟。

——於斯曼法國小說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