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屏城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屏城鄉地處城郊,是位於寧德市屏南縣中部的一個鄉村,總面積140.01平方千米,下轄13個行政村,7251人(2017)。地型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723米,屬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性,濕潤氣候。屏城境內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可開發的水能容量2萬千瓦,已探明的閃水岩儲量60萬立方米,森林履蓋率82%。屏城還是屏南縣重點僑鄉之一。 近年來,屏城鄉立足鄉情,在經濟和社會事業等各項工業都取得好成績。[1]

中文名稱: 屏城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面 積: 140.01平方千米

人 口: 7251人(2017)

文 化: 福州十邑

地理環境

屏城鄉地處城郊,位屏南縣中部,總面積140.01平方千米,下轄13個行政村,人口7251人(2017)。地型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723米,屬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性,濕潤氣候。屏城境內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可開發的水能容量2萬千瓦,已探明的閃水岩儲量60萬立方米,森林履蓋率82%。屏城還是屏南縣重點僑鄉之一。屏城鄉地處縣境中部西南側,東鄰古峰鎮、棠口鄉,北靠雙溪鎮、嶺下鄉,西和西南分別與路下鄉、長橋鄉相接,南和東南分別與甘棠鄉、熙嶺鄉相連。境內地勢北部、中部高,西南、東南低,平均海拔900米。

行政區劃

所屬行政村及下轄自然村有坑頭村轄坑頭、溪里、新田廠、古錢石、大碑頭、牆坑、西洋、墘頭、大段廠、龍虎岔、溪頭廠;南峭村轄南峭、井後、甲第、湯坑;南灣村轄南灣、下村、鄭家墩、葫蘆丘、蔡厝;里汾溪村轄里汾溪、洋坪壋;村頭村轄村頭、佛堂林;溪坪村轄溪坪、富榮、蝦形廠、鳳溪仔;前汾溪村轄前汾溪、半山廠;廈地村轄廈地;後井村轄後井;上鳳溪村轄上鳳溪、下鳳溪;後龍村轄後龍、失潭頭廠、溪源廠、山頭廠、下溪坂、橫路廠、洋中、早行亭、柯坪廠、中村、嶺兜、陳目洋、後門墩、上墩;陸地村轄陸地;大碑村轄大碑、百丈漈、石壋墓、東坑廠、可坑廠、程厝洋、上壋。

歷史沿革

1960年設城關公社,1984年改屏城鄉。1997年,面積149.8平方千米。

組織建設

全鄉有基層黨支部22個,正式黨員個。在開展聯動網建設過程中,村黨支部以村科技協會為載體,舉辦科技夜校,實行黨員幹部掛鈎幫扶制度和包片包村幹部「十個一」工作承諾制度,從而切實轉變了幹部的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增強了基層組織活力。

周邊景點

鴛鴦溪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整個風景區成月牙形,共分為白水洋、宜洋、太堡樓、仙峰頂、鴛鴦湖五大景區,有一塔二泉兩寺三湖四島五澗六嶺九橋十溪十三灘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岩百瀑。

惠風橋

又名黃宅橋、泮地橋,位於屏南縣黛溪鎮泮地村至康里村的古道中。橋為東南—西北走向,清康熙年間由僧熙春、鄭茂老倡建,民國三十年(1941年)重建,1998年6月重修。橋長32.2米,寬4.5米,單孔跨度23.5米,橋面至水面高度12米。橋堍塊石砌築,橋面以杉木為梁,上鋪厚木板。橋屋為11開間48柱,九檁穿斗式構架,雙坡頂。橋中設神龕,祀觀音。重建時木匠為陳昌排、張鶴昶;石匠為鄭邦意;擇日為鄭瑞氣。1998年重修時緣首為鄭家蜂、鄭保雄、鄭家煌、鄭昌招。橋兩岸地勢陡峭,河中急流險灘,把橋襯托得更加雄偉。

兔耳嶺風景區

兔耳嶺位於堂義村後山,與第一旗山山脈相連,山勢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險,高而不危。矮小的蘆葦,春夏皮綠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獨特的風景,五月開滿杜鵑花,日出登山,抬頭觀看天空,有祥雲出瑞,喜從天降,是神話般的美景 ;旅遊登高最佳去處。

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培育壯大了食用菌、水果、高山反季節蔬菜、竹木、養殖等「五大」主導產業,在開展聯動網建設工作中,農莊經濟悄然興起,湧現了綠源、華僑、利旺、麗珠、康佳等10多個大小農莊,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亮點。立足區位優勢,以溪坪工業區和洋中工業小區為載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了石板材、水電、竹木加工、塑料再生加工等,齊頭並進的格局,鄉內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工業經濟大幅度增長,鄉企產值突破億元大關。

社會事業

全鄉現有中學一所,實小13所,衛生院一所。13個行政村基本實現了「五通」;鄉所在地基礎設施建設與縣城同步發展。2000年5月以後各村還成立了科技協會,其中後龍、上鳳溪、村頭的科協還配置了電腦與縣鄉聯網,加強了科技普及推廣力度。

視頻

屏南縣委書記吳允明、縣長王旭東到屏城鄉推進精細化工園項目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