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德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德市

圖片來自siaoyin

寧德市,別稱閩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福建省東北沿海地區。市境南臨福州市,西接南平市,北界浙江省麗水市溫州市,東濱東海。地處閩東山地北段,西部為鷲峰山,北部為洞宮山,東北部為太姥山。沿海有三都澳福寧灣等港灣,並有多個島嶼。交溪霍童溪閩江支流古田溪流貫境內。全市總面積13,432平方公里,人口287萬,市人民政府駐蕉城區

歷史

上古至五代

寧德古為七閩地,屬中國東南沿海印紋陶文化系統。舊石器時代晚期現寧德市地域內就已有人類活動。

  •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開始設縣,劃侯官縣溫麻船屯設溫麻縣,屬晉安郡。
  • 開皇九年(589年)撤溫麻縣入原豐縣。
  • 武德六年(623年)改為長溪縣,屬泉州(州治今福州);開成年間(836~840年),將長溪縣的寧川和古田縣東北劃為感德場。
  • 五代時期,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場置縣,取寧川之「寧」、感德之「德」為之命名,而有寧德縣,屬長樂府。

宋元明清時期

  • 淳祐五年(1245年)增設福安縣,與長溪、寧德皆屬福州。
  •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長溪縣升為福寧州,轄福安、寧德兩縣,屬福州路。
  • 洪武二年(1369年)福寧州降為縣,成化九年(1473年)恢復福寧州。
  • 雍正十三年(1735年)福寧州升為福寧府,轄寧德縣,就府治設霞浦縣。同年建寧府的壽寧縣劃予福寧府。乾隆四年(1739)增設福鼎縣,共轄霞浦、福安、寧德、福鼎、壽寧五縣,清末屬寧福道。

中華民國時期

  •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置道,寧德縣屬東路道(1914後改稱閩海道,道署駐閩侯縣)。
  • 民國十四年(1925年),福建省國民政府成立。全省實行省、縣兩級政權,寧德縣直屬省轄。
  •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夭折,閩東8縣復歸省直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 1959年劃長樂、連江二縣歸閩侯專區,增進原屬南平專區的松溪政和二縣。
  • 1960年松溪、政和合併為松政縣,並於1961年恢復柘榮縣。
  • 1962年劃羅源歸福州市,撤銷松政縣,恢復政和、松溪二縣。
  • 1970年7月專署由福安縣遷駐寧德縣(蕉城區),改名福安地區。
  • 1971年改稱寧德地區,同時劃松溪、政和二縣歸建陽地區,增進原屬閩侯地區的連江、羅源、古田屏南四縣,再次撤銷柘榮縣(於1975年再次恢復)。
  • 1983年4月劃連江、羅源為福州市管轄。[1][2]
  • 1988年寧德縣行政升級為寧德市(縣級市),福安縣和福鼎縣也分別於1989年和1995年撤縣建市。
  • 1999年11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寧德地區和縣級寧德市,設立地級寧德市,原縣級寧德市改為蕉城區,市人民政府駐蕉城區,區人民政府駐八一五中路。寧德市轄原寧德地區的壽寧縣、霞浦縣、柘榮縣、屏南縣、古田縣、周寧縣和新設立的蕉城區。原寧德地區福安市福鼎市屬福建省直轄,由寧德市代管。2000年正式撤地設市。

地理

位置

東部臨海,與台灣隔海相望,西鄰南平市,南接福州市,北部與浙江省溫州市相鄰,介於北緯26°17'─27°41',東經118°32'─120°52'之間。

地形地貌

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中部隆起。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其間雜有山間盆地,沿海一帶為狹長的濱海沖積平原鷲峰山太姥山脈分別斜貫西北部、中部,千米高峰連綿,其中以壽寧縣平尖山為最高(海拔1649米)。[3]

海域

東面為台灣海峽海岸線長達1046公里,有着眾多的海灣海島,海域面積為4.45萬平方公里

河流

溪流眾多,且多呈西北—東南走向,最大的水系交溪,其他主要河流還有水北溪霍童溪古田溪。區內河流的特點是,上源至中游段蜿埏曲折,河道狹窄陡峭,水流湍急,落差較大;下遊河段河面較寬,河床較緩;流速平均平穩,流入東海

氣候

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兼山地氣候盆地氣候等多種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3.4℃~20.2℃, 年平均降雨量在1250~2350毫米,無霜期235~300天。

資源

水產

海域遼闊,適合捕撈業;具有較大面積的淺海(9.34萬公頃)和灘涂(4.36萬公頃),適合水產養殖。盛產着大黃魚寧德大黃魚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對蝦石斑魚二都劍蟶等海味珍品。擁有中國最大的大黃魚人工養殖基地。

農林業

農業方面,盛產茶葉食用菌,是中國重點產茶區和中國產量最多、品種最全的重要食用菌產區;所產水果種類繁多,如四季柚油柰板栗芙蓉李水蜜桃和晚熟荔枝龍眼等。林業方面,全區森林覆蓋率為62.7%,活立木總蓄積量1527萬立方米,用材林面積44萬公頃。

能源

森林資源

2017年,寧德市林地面積99.337萬公頃,占土地面積130.677萬公頃的76.01%;全市有林地面積88.811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4808.48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4602.47萬立方米,重點生態公益林34.0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7.96%,居全省第四(全省沿海設區市第一),林地綠化率92.51%。全市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森林公園1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市級自然保護區8個,全國生態文化村5個、省級生態文化村10個。全市有木材加工企業389家,其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2家、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5家、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件、省著名商標9件、省名牌產品2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5件。[4]

文化

古文化

新石器時代,屬東南沿海印紋陶文化系統。

傳說

民間藝術

  • 搬鐵技」:又稱抬閣,是源於清代的民間表演形式。表演時,將鋼管或鐵條焊接成枝狀並固定於車轅上,兒童化妝後,手持道具,各飾某一傳統戲曲中的角色,根據劇情,組成各種的造型,或坐或站於「鐵技」之上,然後由人抬着行走。這一表演形式在閩東地區非常流行,常在一些傳統節日(如鬼節)時表演。
  • 線獅舞」:源於隋代,亦稱抽獅舞,是由霍童當地兒童玩具演變而成。獅子為扎制,通過繩子將獅頭、獅身、 獅尾、獅腳吊掛在木架上,木架安上車轅,表演者邊走邊抽繩子,並配以幕景和照明。線獅舞分為雄、雌「雙獅舞」和母獅、仔獅「大小獅舞」。表演者少則5人,多則10多人。霍童線獅舞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剪紙」:以柘榮縣最為有名。剪紙的手法主要有平鋪式、對稱式、多折式和網絡式幾種。剪紙所表現的內容除了傳統的花式和字形外,還有很大部分是生活的物品,並採用抽象和誇張的表現形式。柘榮縣剪紙風格古樸、渾厚、粗獷,被認為是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其與秀麗、精巧、嚴謹的閩南漳浦剪紙形成鮮明對照。2000年柘榮縣以其剪紙的獨特魅力,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稱號。

畲族文化

作為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文化和藝術也是閩東文化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之一。

非物質文化

寧德市的畲族民歌、霍童線獅、畲族小說歌(霞浦縣)、四平戲(屏南縣)、屏南雙溪鐵枝(屏南縣)、屏南平講戲(屏南縣)及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屏南縣、壽寧縣)、柘榮剪紙(柘榮縣)、陳靖姑信俗(古田縣)、霍童鐵枝(蕉城區)、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蕉城區)以及壽寧北路戲(壽寧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教育

高等院校

重點中學

寧德第一中學寧德第五中學寧德市高級中學福安市第一中學寧德市民族中學、福安市第二中學、福鼎市第一中學、周寧縣第一中學、古田縣第一中學、古田縣玉田中學、壽寧縣第一中學、霞浦第一中學、屏南縣第一中學、柘榮縣第一中學

醫療

區域性綜合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

縣級綜合醫院

寧德人民醫院(寧德市蕉城區醫院)、福安市醫院、福鼎市醫院、霞浦縣醫院、閩東醫院周寧分院(原周寧縣醫院)、閩東醫院壽寧分院(壽寧縣總醫院)、古田縣醫院、屏南縣醫院、柘榮縣醫院

景觀

旅遊資源豐富,著名遊覽點有:

自然景觀

人文景觀

特產

水果及土產

水產

官井洋黃瓜魚、二都的珠蚶(俗稱血蚶)、七都寸金魚明朝明英宗接受林聰推薦特封次名)

手工藝品

古田的竹編、霞浦的貝雕

參考文獻

  1. 寧德概況. [2007-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7). 
  2. 行政區劃網 Template:Wayback
  3. 寧德市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 [201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2). 
  4. "寧德地理". 寧德市人民政府. [2019-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