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東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山東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始建於1981年,原名為黃島海水養殖試驗場。1986年改名為黃島增養殖實驗站。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成為國家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正式命名為「山東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優秀。

歷史背景

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站 始建於1981年,原名為黃島海水養殖試驗場。1986年改名為黃島增養殖實驗站。中國生態系統[1]研究網絡(CERN)組建後,本站1991年成為CERN29個野外觀測基本站之一,改名為「膠州灣生態系統研究站」,是我國溫帶海域唯一的集監測、研究與示範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系統研究站。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成為國家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正式命名為「山東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膠州灣站是「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中唯一一個溫帶海域長期研究站,也是中國科學院海洋基地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

項目

建站之初,膠州灣站主要從事魚、蝦、貝工廠化育苗和高產養殖關鍵技術的研究 、示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膠州灣海洋環境及資源調查和魚蝦種苗放流增殖實驗」等一系列重大項目,我國海洋水產養殖中的三個浪潮(海帶養殖、對蝦養殖和扇貝養殖)的興起都始於膠州灣。90年代以後,膠州灣站針對日漸突出的環境問題,開始對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進行綜合調查和長期監測,並完成了「膠州灣水域富營養化的研究」等一系列科研課題。進入21世紀以來,膠州灣站開始從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的高度全面考量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研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途徑與關鍵技術。

膠州灣位於我國溫帶海域,受東亞季風和南黃海水團系統的影響,同時受到人類活動(城市化建設、陸源物質排放和生物資源開發等)的影響,是我國溫帶海域的一個中型半封閉海灣。膠州灣生態環境演變過程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一個縮影,在我國近海海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中,是溫帶海域的典型代表。由於膠州灣長期的監測與研究歷史、大量的數據資料積累和系統研究,使其成為我國溫帶海域近海生態系統研究的一個「模式海灣」,成為我國溫帶海域近海生態系統理論與方法研究的一個理想場所。

發展目標

我們力爭使其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生態系統監測、研究、示範平台,為生態學[2]研究、全球變化研究提供長期、系統的科學數據,使膠州灣成為我國近海生態系統研究的一個模式海灣,成為我國近海生態系統理論與方法研究的一個理想場所。

規劃任務

實施海灣生態系統與環境動態變化的長期監測,點、線、面結合,定點與走航式觀測相結合,在一些固定斷面和站位上進行高頻率、多學科同步實時觀測;對海灣生態系統長期變化的綜合、集成研究;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關鍵技術及其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