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拐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拐棗

中文名:山拐棗

學 名:Poliothyrsis sinensis Oliv.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側膜胎座目

亞 目:山茶亞目

科:大風子科

族:山拐棗族

屬:山拐棗屬

種:山拐棗

命名者及年代:Oliv.,1889

山拐棗(shān guǎi zǎo,學名:Poliothyrsis sinensis Oliv.)是大風子科山拐棗屬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灰褐色,淺裂;小枝性脆,灰白色,圓柱形,葉厚紙質,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邊緣有淺鈍齒,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兩省南部及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福建廣東貴州雲南四川英國皇家植物園有栽培,生長良好,已開花結果。生於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山腳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中。 山拐棗木材結構細密,材質優良,供家具、器具等用;花多而芳香,為蜜源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山拐棗形態特徵

山拐棗,落葉喬木,高7-15米;樹皮灰褐色,淺裂;小枝圓柱形,性脆,灰白色,幼時有短柔毛,老時無毛。

葉厚紙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8厘米,寬4-10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尖頭有的長尾狀,基部圓形或心形,有2-4個圓形和紫色腺體,邊緣有淺鈍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脈上有毛,下面淡綠色,有短柔毛,掌狀脈,中脈在上面凹,在下面突起,近對生的側脈5-8對;葉柄長2-6厘米,初時有疏長毛,果熟後近無毛。

花單性,雌雄同序,雌花在1/3的上端,二至四回的圓錐花序,頂生,稀腋生在上面一兩片葉腋,有淡灰色毛;萼片5片,卵形,長5-8毫米,外面有淺灰色毛,內面有紫灰色毛;花瓣缺;雌花位於花序上端,比雄花稍大,直徑6-9毫米,退化雄蕊多數,短於子房,長約4毫米;

子房卵形,直徑2毫米,長6-9毫米,1室,有灰色毛,側膜胎座3個,稀4個的,每個胎座上有多數胚珠,花柱3,長約2毫米,向外反曲,柱頭2裂;雄花位於花序的下部,雄蕊多數,長短不一,長4-6毫米,分離,花葯小,卵圓形,退化子房極小。

蒴果長圓形,長約2厘米,直徑約1.5厘米,3爿交錯分裂,稀2爿或4爿分裂,外果皮革質,有灰色氈毛,內果皮木質;種子多數,周圍有翅,扁平。花期夏初,果期5-9月。 [2]

山拐棗主要變種

南方山拐棗(變種)和山拐棗的區別是:枝、葉無毛或近無毛(脈上稍有少數粗毛),葉柄無毛;花序較長,10-30厘米,有的間有小葉片,毛較原變種疏。蒴果基部不裂,頂端3裂。花期5月,果期9月。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兩省南部及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福建廣東貴州雲南四川等省。生長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地林中。

山拐棗生長環境

山拐棗生於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山腳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中。

溫度:山拐棗對溫度的要求有一定的範圍,它只能在年均溫14-20℃,最熱月均溫不超過28℃,最冷月均溫不低於0℃的環境下生長,從而導致山拐棗的不適應其現有分布區更南或更北的地區。但是山拐棗能耐短時高溫和低溫,如湖北林科所露地栽種在苗圃中的個體,其生長、結果良好,而武漢地區每年夏天和冬天均有極端高溫(高於40℃)和極冷低溫(零下8℃)的天氣出現。

雨量:山拐棗適生於濕潤,年降雨量不低於800毫米的地區,降雨量低於這一指標的地區則不見其蹤跡,這肯定是限制其向西北分布的主要因子。但是在年降雨量高於,2000毫米的地區生長良好。如浙江杭州,江蘇宜興等地。

光照:山拐棗是喜光樹種,光因子對其地帶性分布影響不大,而對其在分布區分布狀況則有較大的影響,一般陽坡比陰坡多,曠地、林篆比林中多,平地、坡腳比狹窄的溝谷多,但一般林篆、曠地等遭人為破壞較嚴重。

土壤:山拐棗對土壤因子的適應幅度較大,無論哪種母岩所發育的土壤上都有它的分布,從沙質土至粘土,從pH值5-8,從黃壤、磚紅壤到山地黃棕壤、黑色石灰土均能生長。

山拐棗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甘肅兩省南部及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福建廣東貴州雲南四川英國皇家植物園有栽培,生長良好,已開花結果。

山拐棗垂直分布也有一定的梯度變化,在中國鄂西、川東和黔北一帶,分布在海拔2000米左右,是山拐棗分布最高的範圍,向南至苗嶺、南嶺以北海拔降至1000-1500米,向東分布到長江中下游平原和丘陵地區,海拔再一次降至500-1000米。從其分布區上看,山拐棗是一個典型的華中至華東特有成分。

山拐棗生長習性

山拐棗的材積生長:前期緩慢,20齡以後逐漸上升,50-120齡為速生期,連年生長量均在0.0048立方米以上;90-100齡連年生長量0.0120立方米,為其高峰期;此後開始下降,100-102齡為0.0110立方米。平均生長量,隨着樹齡的增加以此緩慢上升,至102齡為0.0046立方米,仍在持續上升期中。由此可見,山拐棗為生長中速樹種。樹高生長,各齡級生長量不大,但中期較快。

胸徑生長,除初期10齡生長甚慢外,其它各齡級生長雖不很大,但變幅小。材積生長,隨年輪增長逐次增加,且後期持續在較大的水平上。因此,如人工造林,集約經營可作為中、大經級用材來培育。

山拐棗主要價值

山拐棗木材結構細密,材質優良,供家具、器具等用;花多而芳香,為蜜源植物。

參考來源

  1. 山拐棗,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國植物志》 第52(1)卷 (1999) >> 063頁 PDF >> 山拐棗 Poliothyrsis si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