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柑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柑屬 ,學名(Capparis Tourn. ex L.)山柑科的一個屬。約250-400種,主產熱帶與亞熱帶,少數至溫帶.

山柑屬形態特徵

山柑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直立或攀援,有時莖鋪地面。新生枝常被分枝或不分枝的毛,老時變無毛,有時被毛宿存;小枝基部有時具鑽形苞片狀小鱗片(或稱低出葉)。葉為單葉,具葉柄,很少無柄,螺旋狀着生,有時假2列;葉片全緣,少見戟形,草質至革質,干後常具特有顏色;托葉刺狀,刺直或彎曲,有時無刺。花排成總狀、傘房狀、亞傘形或圓錐花序,或(1-)2-10朵花沿花枝向上排成一短縱列,腋上生,少有單花腋生;常有苞片,但常早落;花梗常扭轉,致使花的近軸與遠軸花部在位置上相互倒置;萼片4,2輪,外輪質地常較厚,不相等至近相等,常內凹成舟形,包着其它花部,有時後(或近軸)萼片成囊狀,內輪質地常較薄,大小近相等;花瓣4, 覆瓦狀排列,常成形狀稍不相似的2對,上面(或近軸)1對花瓣相鄰內側中部以下常密接緊貼(不連生),基部不對稱,邊緣向外面反折,少有內側邊緣自基部至近中部向內面摺疊,基部均包着花盤,下面(或遠軸)1對花瓣分離,無爪,很少具爪,有時4個花瓣近相等,分離;花托稍平至近圓錐形,近軸面上常有花盤;雄蕊6-200,花葯內向,近背部着生;雌蕊柄與花絲近等長,果時長度幾不增加,但直徑常增粗;子房1室,胎座2-6(-8),胚珠少數至多數。漿果球形或伸長,成熟時或干後常具有特殊顏色,通常不開裂。種子1至多數,腎形至近多角形;胚彎曲。[1]

山柑屬生長環境

藤本小半灌木,根粗壯。枝條平臥,輻射狀展開,長2-3米,無毛或被絨毛。托葉2,變成刺狀,直或彎曲,黃色。單葉互生,肉質,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常具尖刺,無毛,上端幼葉被白色絨毛。花大,單生於葉腋;萼片4,排列成2輪,外輪二枚龍骨狀,其中1枚較大;花瓣4,白色或粉紅色,其中2枚較大,基部相連,膨大,具白色柔毛;雄蕊多數,長於花瓣;雌蕊子房柄長3-5厘米,花盤被基部膨大的花瓣與萼片所包被。蒴果漿果狀,橢圓形,無毛,果肉血紅色。種子腎形,具褐色斑點。 生長在荒漠地帶的戈壁、沙地、石質山坡及山麓,也見於農田附近。

在季節性乾燥及溫暖的氣候條件下,常生長於喜光植物群落中,如石山灌叢或疏林,次生森林或林緣,少數也見於熱帶雨林或乾熱河谷植被中,山區分布海拔最高可達2500米。

圖片

[2]

山柑屬分布範圍

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少數至溫帶。我國約32種,除新疆西藏西部產1種外,其餘分布西南至台灣

山柑屬物種分類

白花菜屬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很少亞灌木或攀援植物,常被粘質柔毛或腺毛和有特殊氣味,有時具刺。

魚木屬

喬木或有時灌木,常綠或落葉,常無毛。小枝有髓或中空,圓形,有皮孔。葉為互生掌狀複葉,有小葉3片,小葉有短柄或近無柄,幼時質薄,長成時變堅硬,側生小葉偏斜,基部不對稱;葉柄長,頂端向軸面上常有腺體;托葉細小,早落。[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