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戲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西古戲台》,作者: 喬忠延,出版社: 遼寧人民出版社,副標題: 豪華落盡風真淳,出版年: 2004-11-01,頁數: 181,定價: 25.00,裝幀: 平裝,叢書: 中國文化遺珍叢書,ISBN: 9787205057800。
讀書,可以與時俱進,開闊自己,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是全球文化[1]科技知識擴容和更新的需要,是知識[2]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內容簡介
臨汾市和運城市在古代曾稱平陽府,包括石樓縣,其時也在平陽府屬下,也就是說,僅存的八座元代戲台均在古平陽府。這是古平陽府的歷史輝煌。這種輝煌源遠流長,堯舜禹時代政治文明的曙光從這裡升起,這裡蘊蓄的文化也代代流傳,千秋綿延。
一部戲劇史,總是尾隨着戲台史。元代是戲劇的成熟期,也就是戲台的成熟期。明、清以後,戲劇更為繁榮,戲台也就五花八門,色彩紛呈。翻看中國戲劇志,明清戲台的發展變化,首先是戲台的位置有了變化。最典型的產物是——山門戲台,也有稱山門舞樓的。所謂「創立山門,上為舞門」即是記載這種變化。山門戲台一般為二層建築,下層過人,上層演出,外看是巍峨高聳的山門,內看是寬敞氣派的戲台。與金元戲台相比,不僅節省費用,還節省地盤,方便觀瞻,因而廣為流行……鑑賞山西古戲台,我們會發現這麼一種現象:戲台多在廟裡,即使在廟外也是朝向神殿的。這被稱為神廟劇場或廟台廣場。查考這種古蹟,竟然發現這是中國古戲台的普遍現象。廟台廣場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劇場形制,而且,一直延續到了近代,從未間斷。宋元時期,城市曾出現了瓦舍勾欄,可惜到明初就急劇衰落,蹤跡難覓。之後,儘管有專門劇場——戲園面世,但是,從數量和範圍上看,廟台廣場才是古代劇場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