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西永清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西永清寺

中文名稱;永清寺

外文名稱;yong qing si

地理位置;山西省盂縣

景點級別;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龍柏

永清寺是一座具有古老佛教文化歷史和現代佛教文化的佛教道場,也是盂縣佛教協會所在地。永清寺座落在盂縣城東南6.5公里處路家村鎮東杜村。東距石家莊140公里,陽泉市45公里,西鄰太原市120公里,北靠五台山170公里處,此地岡陵連綿,沃野如畫,望四周群山俊秀,競生紫氣風采。碑文記載寺院始創北魏(386--533)時期,素有"先有永清寺、後有盂縣城"之說,寺院鼎盛於宋、金、元三代。據金正隆年(1156--1161)碑記,長老昴公大觀年(1108)至永清寺擔任住持,護持如來家業。可見寺院據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

地理位置

山西盂縣古稱"仇猶國"。"仇猶國"以有2600年的歷史,即公元前600年前後由少數民族"狄人"建立的國家。永清寺就坐落在"仇猶"古城東南8.5公里處,在路家村鎮東杜村內,系太行山東麓以東。東距石家莊140公里,陽泉市40公里,西鄰太原市120公里處,是一座具有古老佛教文化歷史和現代佛教文化的佛教道場,也是盂縣佛教協會所在地。

歷史記載

永清寺始建於隋開皇二年,素有"先有永清寺,後有盂縣城"之說。據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據寺院碑文記載,古寺曾修復三次(1.明-萬曆年 2.清-康熙年 3.清-嘉慶年)。

寺院元代時期正殿遭兵焚。明萬曆年間,永清寺僧人洪公法師化緣重建,寺廟坐北朝南,分前、後兩院,以前院為正殿、山門和東、西配殿為主體,現存大雄寶殿3間,系單檐歇山頂結構。殿面寬15米,進深14米,檐高4米,九檁八椽、12梁、16柱。殿內塑像已毀,只有明代的水陸壁畫一堂尚保存至今栩栩如生、清晰可見。

修繕保護

建國以來,隨着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2000年春, 一度法師陽泉市佛教協會籌備組委派和盂縣統戰部安排以及東杜村黨支部、村委之邀請來主持本寺佛事工作。隨即領取了 "宗教活動許可證"。當時的寺院,殘垣斷壁,雜草叢生,無盡淒涼,法師遂發願復興古剎,認真修行辦道,再現佛教重林規模。於是四處奔走,到處籌集善款,修破牆為住所,自己種地維護生活,修善殿堂,迎請大藏經,雲集僧眾,幾經艱辛,經數載嚴寒,師徒數人歷盡滄桑,居士信眾辛勤付出,特別是在各級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從新修復了大雄寶殿,隨後相繼修建了千佛殿﹑藥師樓﹑極樂殿﹑大悲殿﹑三聖殿﹑居士樓、藏經室、念佛堂等,各殿相互呼應,格局嚴緊,金碧輝煌,尤其是2007年3月以來,新修了永和公路、永和廣場、天王殿、五觀堂、法物流通處,從而使各殿配置更為完整,寺院更加宏偉壯觀。經過短短的8年當中,在一度法師的帶領下廣結善緣、弘法利生、慈悲濟世,如今已是一座擁有常住僧人30多位,居士信眾3000餘名,具有一定規模的佛教道場。[1]

寺廟主持

一度法師,生於1964年農曆12月30日,原籍河南固始縣張廣廟鄉,漢族,高中學歷。90年在陽泉聖泉寺出家,99年主持盂縣永清寺,2000年在青島湛山寺受足重戒。

一度法師主持永清寺以來帶領信眾積極修復寺院,主持一切佛事活動,抵制邪教的蔓延,學習黨的宗教政策,成立了盂縣佛教協會,隨後又成立了佛教慈善功德會,積極興辦社會公益事業。

一度法師先後任盂縣佛教協會會長,盂縣政協委員,陽泉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02年任山西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2003年任盂縣政協常委至今,2009年一度法師升任盂縣永清寺方丈。

相關視頻

山西盂縣永清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