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岔路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岔路鄉隸屬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介於東經121°09'38"~121°20'14",北緯29°09'29"~29°16'05"之間,地處寧海縣西南部,東與前童鎮接壤,東南與桑洲鎮相連,西與天台縣泳溪鄉、石樑鎮相鄰,北與黃壇鎮接壤,東北仍與前童鎮相接鎮人民政府距寧海縣城14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0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岔路鎮常住人口為17455人。

宋至清代後,岔路鎮境域屬連理鄉、永康鄉。1992年,置岔路鎮。截至2020年6月,岔路鎮轄1個社區、21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盆路村霞客路27號。

2019年,岔路鎮有工業企業162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8,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1]

歷史沿革

岔路鄉建於建國初,1949年7月建立拱西鄉、上金鄉、登台鄉(即岔路鄉),隸屬岔路區,1956年1月隨着土改民主建政的完成以及互助合作化運動的深入開展,鄉的建制進行了調整,小鄉並大鄉,上金、拱西、登台三鄉合併為岔路鄉。

1958年11月實現人民公社化,寧、象合併,岔路先稱岔路大隊,後稱管理區。

1961年7月撤銷了區級人民公社,建立寧海岔路人民公社。直到1968年12月,建立岔路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3年8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改稱岔路鄉人民政府。

1992年5月撤擴並原王愛鄉、白溪鄉、岔路鄉組建岔路鎮。

地理位置

岔路鎮地處寧海縣西南部,東北與前童鎮相接,東南與桑洲鎮相連,西南與天台縣相鄰,北與黃壇鎮、雙峰鄉接壤,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現有50個行政村,8097戶,人口22199人(2017年)。鎮政府駐興中路1號。 岔路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甬臨線、同三高速公路穿鎮而過,縣域公里更是四通八達,為寧波市1小時經濟圈範圍;她山水資源豐富,全鎮山林面積114630畝,其中毛竹13000畝、茶葉3150畝,寧波市最大的水利工程--白溪水庫,便坐落在鎮域的白溪上游。[2]

經濟

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工業總產值11.2億元,農業總產值7420萬元。財政總收入2580萬元,比上年增長29%。

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1%,財政收入2200萬元,同比增長16%;農民人均收入4327元,同比增長6%。

2012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1.8億元,同比增長7.3%;實現三產增加值9200萬元,同比增長12%;實現財政收入5549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增長4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900元,增長12%。

岔路鎮抓住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生態優勢,營造氛圍,搭好平台,做好服務,全力以赴開發招商引資工作。

岔路鎮把加強工業區塊建設,努力改善投資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首要任務來抓。重新修編工業區塊規劃,注重基礎建設投入,累計投入資金1510萬元用於完善工業區塊的基礎設施。其中,投資600萬元建造道路1.2萬平方米,投資180萬元新建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工程,投資150萬元鋪設電力主線路3000米,投資300萬元鋪設排污下水道1萬米,投資220萬元進行園區綠化,投資60萬元進行通信網絡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達到了硬化、綠化、量化的要求,為招商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3]

歷史文化

道情是一種古老的曲藝品種,起源於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時,道情藝人表演時用漁鼓、筒板伴奏,故又稱道情漁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漢族民間音樂結合形成了同源異流的多種形式,如太康道情、陝北道情、江西道情等。道情表演時多以唱為主,輔之以說,有坐唱、站唱、單口、對口等表演形式。

"岔路道情"是岔路鎮特有的地方曲藝。據鎮上老年人回憶,過去岔路一帶會唱道情的人很多,除了表演以外,大多是自娛自樂,逢年過節,大家聚在一起即興演唱道情。演唱者在二胡、月琴等民族樂器的伴奏下,一邊有節奏地擊拍漁鼓,一邊用鄉音深情演唱。演唱內容除了地方民間故事、傳說等傳統曲目外,也可臨場發揮,唱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故事等。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岔路道情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目前會唱的人極少,一些年輕人甚至不知道"道情"為何物,瀕臨失傳危機。

據悉,岔路鎮最近計劃在岔路鎮中心小學設"岔路道情傳承班",希望藉此挖掘、培養更多的傳承人,讓"岔路道情"這一地方民間藝術重放光彩,代代相傳。[4]

風景名勝

水母溪位於岔路鎮,距城關約25公里。水母溪是徐霞客兩次游寧海的分界,因為這之前走的都是一馬平川的寧西平原,而自渡過水母溪始,徐霞客走的都是"迂迴臨陟"的山路了,因為"山峻路滑",徐霞客不得不"舍騎步行"。水母溪即白溪,為岔路鎮域內主流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溪流,水深流急。原來溪中架有一座木板橋,因為橋面極狹,人行其上,稍有不慎便會跌下橋去,所以當地百姓把它稱作"落魂橋";而與水母溪緊鄰的松門嶺也極險要,當地百姓把它稱作"送命嶺"。由此可見徐霞客當年經過此地時的艱難險阻。

水母溪上游即為天河生態風景區,內有岩奇林幽的浙東大峽谷;水母溪東岸為上金村,為1949年中共寧海縣委成立地,建有革命紀念亭。水母溪旁的卵石古道至今保存完好。[5]

特產美食

岔路麥餅

常用原料:蝦皮、蔥花,蒜、豬油、麵粉等,也有芝麻餡和海苔的,甜的鹹的看各人口味。用擀麵杖敢開,厚薄均勻,餡要多,在大鐵鍋上正反都要翻至金黃。口感酥脆,滿口香氣,一般配手工面當中餐。

白溪小魚

白溪的源頭水域水質清澈,適合淡水魚生長,所以肉質鮮嫩,中下游的溪魚,雜魚比較多,一般為手指般大小,也有溪蝦,純野生就是最好的品質。一般做法有紅燒,椒鹽,香酥可口,吃過忘不了。豆腐

原料:黃豆。大家都說前童古鎮豆腐好,其實岔路鎮的也不差。岔路有好幾家豆腐店,可是菜市場那家是最好吃的,豆腐滑嫩,豆漿甜爽。

榮譽稱號

從有關部門獲悉,最新一批全國3675個重點鎮名單於近日公布,其中,浙江共有137個鎮入選,我縣西店鎮、岔路鎮、深甽鎮榜上有名。

與2004年主要看GDP不同,這次入選全國重點鎮的條件考量更加全面,包括"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潛力大、服務功能較完善、規劃管理水平較高、科技創新能力較強"6項內容。全國重點鎮是小城鎮發展的重點和龍頭,今後在政策、土地以及項目安排上將得到支持。

近年來,我縣加大城鎮綜合開發力度,精心打造一批經濟強鎮、旅遊名鎮、風情小鎮。入選的三個鄉鎮中,西店衛星城建設有序推進,"兩城兩區"建設加快,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衛星城前列;深甽立足自身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優勢,以打造溫泉風情小鎮建設旅遊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