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岱山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岱山島

中文名: 岱山島

外文名: Dai Shan

地理位置: 舟山市岱山縣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 省級風景名勝區

著名景點: 鹿欄晴沙、雙合石壁、磨心山景區等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浙江省舟山市

岱山島位於舟山本島以北,地處杭州灣口外,為岱山縣人民政府及4鎮(高亭、東沙、岱東、岱西)政府的駐地,縣城設在該島東南部的高亭鎮。南距舟山市政府駐地30公里,西南距大陸寧波市74公里。陸域面積104.97平方公里,最高點磨心山海拔257.1米。海岸線 長96.31公里。


1991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列入省級風景名勝區。


岱山歷史悠久,據島上出土文物考證,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島上已有人類繁布於生息。有文字記載的也有二千多年的歷史。[1]


地形地貌

岱山島東西走向,東寬西窄,形似桑葉。明代以前,今岱山島為東岱山、西岱山兩島,中隔一浦(即水道),兩頭通海,自南浦(今岱中南浦)至北浦(今東沙鎮橋頭至泯山寺鎖宮門之間)間,可通船舶。清至民國,東、西岱山間在東沙鎮橋頭有橋相通。1948~1949年在南浦至茶前山一帶建成機場,浦被淤塞,兩島相連。島西端的雙合山,原是懸海島嶼,1980年建仇家門大壩後與岱山島相連。島北端的燕窩山原亦是孤島,1974年拷門大壩建成後與岱山島相連。


岱山島四周島嶼環繞,水道、航門密布,岸線曲折,沿海有不少優良港口和錨地。島南有岱山主港-高亭港,是岱山縣主要的漁港、商港 和對外交通樞紐。島北岸的東沙港,是岱山縣內的商港、漁港和避風港。


岱山島素稱海上「蓬萊」,有「蓬萊十景」。據傳,秦時徐福率三千童男女為始皇尋求不死之藥,曾至此島。島上旅遊資源豐富,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點)主要有磨心山、後沙洋沙灘、燕窩山、雙合山、蓬萊公園等。位於岱山島東南的磨心山,亦稱摩星山,占地約6 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257.1米,南臨大海,四周群山環繞,山崗秀麗挺拔,崗嶺綿延疊翠,滿山蒼松翠柏,四季林木蔥蘢,綠茶鬱郁蔥 蔥,環境幽雅寧靜,冬有「蓬萊十景」的「白峰積雪」景觀。名勝古蹟有分別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937)的超果寺、明崇禎年間(1628~1643)的崇福廟、清乾隆年間(1736~1796)的慈雲庵,山坡密林中建有亭、台、樓、閣和錯落有致的「蓬萊山莊」,可鳥瞰海島大 自然風光。……慈雲庵由大雄寶殿、玉佛殿、「華藏世界」、蓬萊園等組成。「華藏世界」為國內首創,是岱山獨特的旅遊景觀,由古建築專家陳從周教授設計,採用大塊鏡子玻璃拼接而成,利用鏡子折射原理,使室內一尊阿彌陀佛相映增輝,如見四方萬佛。後沙洋沙灘,東瀕岱衢洋,北靠鹿欄山(今稱白鵝山),是「蓬萊十景」之一「鹿欄晴沙」景點所在。沙灘全長3.6公里,寬300米,沙質勻細,沙灘柔軟舒適,為浙江沿海最長的一條沙灘,灘面平實,有「萬步鐵板沙」之稱。灘上建有「晴沙海洋樂園」,置有茶室、海濱浴場、燈光舞廳兼溜冰場、高速遊艇、救生衣等安全設施,是暑期旅客遊覽、度假理想之處。燕窩山景點「燕窩石筍」,為長約300米、寬約100米的參差不齊的一群礁石,形似山中竹筍,長的4~5米,矮的1~2米,不僅形態如筍,而且色澤相似,隨着海浪拍打與波濤轟鳴,組成一幅海上的大自然奇景。雙合山有雙合洞壁景點,即「蓬萊十景」的「石壁殘照」,這是數百年來石工開採石板、石條留下的石景,共50處,分布在崗上、山坡、山腳等處。其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按形態稱為石壁、石洞、石宮、石潭。洞中碧水清幽,若夕陽投影石壁更為壯觀,是島上一個別有洞天的景點。蓬萊公園,建在磨盤山(俗稱義伙祠崗墩)西坡,園內林木繁茂,路旁蒼松夾道,空氣清新,山崗有亭,東側山坡建有蓬萊老年樂園、高顯廟和善慶庵,是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和散步活動的好場所。此外,尚有「群豚拜江」,為岱山島東側竹嶼港中一景。每年夏秋季節,可見黑白相間的成群海豚時沉時浮,在海中浮動起舞,時而躍出海面,為國內罕見。


發展歷史

岱山島開發歷史悠久,據島上「大舜廟後墩遺址」和「北畚斗遺址」的出土文物考證,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勞動、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岱山島屬越國東境甬東地。秦、漢至隋皆屬句章、?縣之東境。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後,岱山島一直為翁山縣、昌國縣(州)、定海縣之蓬萊鄉。清宣統二年(1910年),岱山島建岱山鎮。公元1927年,設岱山區。公元1949年,為滃洲縣政府駐地,縣治高亭鎮。1950年5月解放,復為定海縣岱山區駐地。1953年6月,為岱山縣人民政府駐地。


現全島行政村75個,2000年有居民47228戶,115568人。


鹿欄晴沙是岱山的一處海灘,因位於岱山本島北部的鹿欄山下得名,全長有3.6公里,是江浙沿海最長的一條沙灘。幾百米外海水才及胸 ,漲潮時浪很大,回聲俱響;退潮時潮水偏於安寧。因為有潮汐萬變,所以海灘上能看到各色海洋生物。一年中總有那麼幾天,天晴、無風,但只是在早晨,沙灘上會覆蓋着一層薄薄的霧氣,久聚不散,很美。經水久泡的沙子呈鐵灰色,甚至沙灘上還能行駛汽車。開着四輪摩托自己隨意兜風。


徐福亭

仿古式的雙層四角亭,四周有石欄修飾。亭內樹有一碑,雙龍合抱,由青石精雕而成。碑文紀錄了徐福求仙與岱山古名蓬萊的關係,站在亭上,可遠望大海,俯視整條沙灘,陣陣海風拂面,使人心胸開闊,心曠神怡。


泥螺山,位於鹿欄晴沙內,為一灘中小嶼,三面沙灘,一面入海,遠遠望去,象一隻碩大的泥螺爬向海中,因此得名。在山頂上有一處刑馬石覽舊址,1998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徐福東渡傳奇》,其中秦始皇祭海送徐福、東渡船隊出征、東渡營地等場景均在該地攝製完成。站在沙灘透過「雞冠礁」觀東海日出,一輪紅日破海而出,霞彩繽紛。


東沙古鎮

岱山境內的東沙鎮是一個古老的漁鎮,古鎮依着這一片海而建,在海的東邊,叫東沙。與江浙一帶的陸地小鎮很不一樣,它的鎮中心沒有小橋流水,是實心的小巷小街和後院。古鎮的前面是海,後面是山,它在水一方滄桑着,在海風裡開放,在海霧裡含蓄,多了海的氣勢,多了山的韻致,多了島的獨特。


崇福廟

該廟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故名崇福廟。清康熙、乾隆年間經兩次大修,現廟內有乾隆戊午年的「崇福廟」匾及光緒年間製作的「崇福廟」匾各一塊。這座純清代古建築至今保存完好,雖規模不大,但布局嚴整。今前殿、正殿兩側各有廂房相連,圍成四合院;中間有戲台,殿前有照牆,東西設台門,另成一院,共有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


上海出發:早7:30可以到南浦大橋43路終點站附近的旅遊集散中心乘快船前往(建議行程:班車至蘆潮港(1小時),坐快艇至岱山(2小時)大約11:30-12:00可到達岱山。


從寧波出發:從寧波城區上高速一路飛奔,50分鐘左右過舟山跨海大橋,之後到三江碼頭坐輪渡,也是大約50分鐘後到達岱山。


內部交通

岱山的公交比定海的還小,甚至不能用大巴來形容,只能叫小巴,名副其實的小巴,一輛車也就十幾個位子,而且能隨叫隨停(當然市區除外)。有點像香港的小巴,車速快,路線隨意。不過票價和定海一樣貴,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到了岱山,大家記得,千萬不要包車。因為那裡得車費不便宜。


美食

蟹糊蟹味濃鮮,咸中略帶甜酸。大烤墨魚肉質肥厚,色澤紅亮,嚼起來甘香有勁。蔥油煮出來的泥螺光潤可愛,四周點綴着青綠的蔥花,吃在嘴裡既有泥螺的軟嫩又有小蔥的清香。越是新鮮的海貨,越是可以嘗試白灼清蒸的簡單做法。蝴蝶蝦名字好聽,但白灼出來的蝴蝶蝦樣子夠醜陋。蝦殼雖厚,卻總不敵牙齒堅硬,放進嘴裡咯嚓幾聲,就被拆卸成零件,彈性十足的蝦肉在舌間化成香氣,如果不惜傷痕累累奮不顧「指」,用手扒出完整的一條去殼的蝦肉吃起來更是特別過癮。海邊新鮮的牡蠣,無骨無筋,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舌頭上唰的一下,鮮美到凌厲。仿佛可以就着外殼將它一飲而盡,感受措手不及徹底被鮮美擊昏的痛快。


其他海島

嵛山島,素有「海上明珠」「南國天山」之稱,風光旖旎,有天湖泛彩、雲海幻景、海角晴空等勝景。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風景區四大景觀之一,嵛山島已經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