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岸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岸礁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暗礁指生長在海面附近的礁體。深度通常不足10米,礁頂在退潮時大多出露水面。暗灘、暗沙在珊瑚生長速度不如海面上升速度時,暗礁體多潛沒在水下。通常為海上安全航行,需在航海圖上精確地畫出暗礁的位置。暗礁如在航線附近,需設置燈塔或其他標誌。

又稱「裾礁」。一種與海岸相連、寬度不等的珊瑚礁平台。珊瑚礁向上生長以低潮潮位為準,故其表面大致與低潮潮位高度相當,外緣向海洋方向傾斜。岸礁生成後,它的外側成為海岸線,而內側成為原生海岸的邊緣,但岸礁經常與海岸之間還隔着一條寬度不大、深度約0.2-1.5米的水道,水道底部蓋有砂礫,其上生長着植物,水道的存在是因為近岸處泥沙很多,不適於珊瑚生長。岸礁不是連續的,其間具有很多缺口,連通着水道和大洋。我國台灣南部恆春半島、海南島東岸都有分布,最寬處可達千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