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崇善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崇善寺

古城太原五一廣場東北側、山西大學堂舊址背後,有一條清幽靜謐的老街——狄梁公街。

千年古禪寺崇善寺就坐落在這裡。建於唐代,最初叫做白馬寺,後來還用過延壽寺、宗善寺、新寺等名字。其中新寺這個名字用的時間最長,而崇善寺的鼎盛時期是在明代。現存的崇善寺,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為原寺的1/46,有山門鐘樓大悲殿東西廂房東小院等建築。[1]

《建寺緣由》

木匾, 為寺內現存最早記戴建寺年代, 亦是唯一記戴建寺過程的實物, 其中載高皇后馬氏的終年和封號, 均與 《明史‧后妃》相同, 為寺史最有力的憑證。此匾保存完好, 藏於大悲殿內,刻字依然歷歷清晰。

至於朱棡建寺, 是創建還是擴建, 即未有說明。寺內另存一幅版的崇善寺建築全圖, 由圖觀見, 朱棡所建的祟善寺, 乃佔地廣達十四多萬平方米的宮殿式巨製。全寺具有六個大殿, 十八座院落, 建築逾百, 堪稱「宏觀」!如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序》雲:「其殿堂金錯, 巍巍乎接影連輝。階陛玉裁, 迥迥然深環遠布.....規模宣序, 儼若仙宮, 不惟甲於太原, 城蓋晉國第一之偉觀焉。」

同治三年 (公元一八六四年) 十月十五日午時, 崇善寺發生火災, 寺內主要建築化為灰燼, 僅餘大悲殿一組得以保存, 成為今日的崇善寺。光緒時, 山西巡撫張之洞以舊時前殿廢墟遺構, 改建成「文廟」, 亦為現在山西省博物館所在。[2]

崇善三寶

一為藏經,二為摹本壁畫,三為菩薩塑像。

藏經。大悲殿內兩側,排列著幾十隻古色古香的藏經櫃。據統計,寺內現存自北宋以來的各種刻印、手抄的經書總計三萬餘卷。寺內保存著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貴版本-北宋崇寧萬壽藏》和南宋磧砂藏》、明洪武五年 (1372)的 「南藏」、永樂八年(1410)的「北藏」、明代用真金楷書的「華嚴經」、清代和尚刺血手書的「華嚴經」、日本影印的「大藏經」,還有一部泰山拓碑「金剛經」和部分道藏。這些珍貴的佛、道藏版本,都是難得的善本,不僅是我國木刻印刷史上早期的標本,而且是難得的古代書法、雕刻藝術佳作,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哲學、文學、書法藝術、印刷技術和宗教歷史的寶貴資料,歷來為海內外的高僧、學者和遊客所青睞。

摹本壁畫:明代在大雄寶殿兩邊長廊有描繪《釋迦世尊應化示跡圖》《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兩幅壁畫,當時有人臨摹後留下摹本,使得後人能夠看到當時壁畫的神采。據說這兩套摹本雖歷經500餘年,仍舊鮮艷如初,人稱「寶石畫」。

大悲殿的這些珍藏,連同氣勢磅礴、規制恢宏的明初建築和雍容華美的三大士塑像,無論是在佛學界,還是在文物界、歷史學界,均堪稱彌足珍貴,價值連城,給崇善寺賦予了獨特的地位、未可估量的價值和永恆持久的魅力,同時也為這座古老的禪寺平添了幾許神秘的色彩。[3]

交通

乘2、3路公交車可到。也可乘820路、815路、102路、805路、4路在橋頭街下車,步行10分鐘即到[4]

門票及開放時間

門票4元8:00-17:00開放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