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巍巍泰山(張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巍巍泰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巍巍泰山》中國當代作家張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巍巍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和泰岳,為五嶽之一,有五嶽獨尊之稱,位於山東省中部,綿延於泰安、濟南和淄博之間,主峰為玉皇頂,泰安市就坐落於泰山南麓。自秦始皇至清代有十三位帝王登泰山封禪。泰山上有20多處古建築群,2200多處碑碣石刻。由於文化厚重和自然景色優美,1987年泰山被列為世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泰山在太古代時期開始運動,直至新生代中期,它的大體輪廓才基本形成。由於歷史久遠,它目睹見證了地球生命的繁衍生息,更增添了它的滄桑、神秘和大氣磅礴。

到達玉皇頂主要分為四條遊覽路線:紅門進山口、天外村進山口、桃花峪進山口和天燭峰進山口。從天燭峰進山需要步行上去;紅門進山口從紅門步行到中天門,也可以從天外村坐環山車到中天門,到中天門後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上去;桃花峪進山口從桃花峪步行或者坐公交車起行,至公交車終點或步行或乘索道到山頂。路線不同欣賞到的風景、感悟和收穫也會不同,但都能近距離地接觸大自然,身心能真正地得到放鬆。從天燭峰和桃花峪進山口爬山主要能欣賞和領略到泰山的自然美。從紅門爬山人文景觀比較多,碑碣石刻和亭台樓閣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長大求學於泰安,我才真正目睹泰山的風采,領略它的神韻。那時每到周末我常和舍友從天外村沿小土路或紅門爬山。從天外村沿小路爬山,能真正體會到泰山的自然美,淳樸,恬淡,那條小土路很少有修飾、造作的痕跡;從紅門爬山感覺卻大相徑庭,這裡的人文景觀比較多,碑碣石刻俯首皆是,篆隸楷行草各顯其能。歷史的積澱、知識的傳承和文化的厚重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去經石峪,金剛經文大字若斗,遒勁有力,引無數人去瞻仰;面對《高山流水》石刻,讓人想起「峨峨兮若泰山」的感嘆,似乎伯牙的鼓琴聲不絕入耳,如高山如流水,然而與之相應和的是飛過空谷的鳥鳴及溪水流過歷經風雨磨礪的岩石而與之相碰撞發出的淙淙聲。

由紅門爬山,泰山的自然美、神韻和豪氣從中天門步行上去才能真正領略到。「泰山岩岩,魯邦所瞻」、「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是對泰山的讚譽。登到山頂,會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魄。若趕上陰天去爬山,不要煩惱,說不定我們能有幸見到雲海。據說凡是能見到雲海的人都是有福之人。但見雲海變化萬千,大有天馬行空、萬馬奔騰之勢。在「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中,疑心自己就身處在瓊樓仙境之中;如果天氣尚好,最好是在天高氣爽的秋天,我們還會有幸見到日出。在遙遠的東方,天空的顏色先由黑變暗,再由暗變灰,直至淺紅,最後在灰濛的雲海中升騰起一輪紅日。讓人由衷地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對大自然更多一份敬重。即使看不到日出,但霞光披照,嵐氣蒸騰,也會使我們流連忘返。站在山巔,極目遠眺,峰巒疊翠,會有「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之感。

現在我生活在泰山腳下,有幸和它朝夕相處。坐在自己的房間裡,每天早晨拉開窗簾,我便能和大山對視。「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喜愛。在和泰山對視中,我思緒萬千,猶如看到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隨着時間推移仍然精神矍鑠,也似乎目睹封建帝王封禪的浩大場景。

推開窗子,巍巍泰山撲面而來,猶如一道盆景呈現在眼前。一年四季,盆景景色也各不相同。春天,大山的顏色先由墨綠、棕褐色變為嫩綠,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天來臨時,山的顏色變為深綠,它顯得穩重大氣。這時雨水也多起來,幾場大雨過後,山上蔥蘢一片,偶爾白雲環繞在山間,猶如少女脖子上圍了一圈紗巾,大山更加嫵媚動人;秋天時山的景色最美,顏色變化多端,有時深紅,有時淺紅,有時淺黃,有時深黃等等不一而足,每天顏色都會不同,角度不同顏色也會有變化,呈現在眼前的完全是一場視覺盛宴;冬天,山的顏色雖然暗淡,有些單調沉寂,但是一場大雪過後,它銀裝素裹,熠熠生輝,更顯得威武雄壯。

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從天燭峰進山口爬山,我們更真正體會到泰山的魅力所在。那裡的風景更幽靜更純美。在碧綠澄清的溪水映襯下,泰山着實風情萬種,嫵媚迷人,它既有陽剛恢宏之氣又有端莊秀美之態。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自詡自己既是仁者又是智者。

南方的山比如張家界的山小巧俊美,亭亭玉立。在晨曦微露或暮色四合之時,遠處武陵源景區的群山猶如在地平線上勾勒出的花邊,或是大畫家筆下的山水畫,飄渺,蒼茫,深遠。從張家界回來再看泰山,它平滑,渾圓,猶如一位結實的莊稼漢,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而黃山俊美秀麗飄逸。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只是一家之言。牡丹高貴,芍藥嬌艷,蘭花典雅,桂花飄香。我們無法說出哪種花更美更艷,因為它們各有千秋。這正如泰山無法和黃山、天子山相比一樣。不過我更喜愛和我朝夕相處的泰山。

泰山吸納天地精華,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體,兼容佛道儒於一身,所以才有今天的大氣恢弘,令世人仰望。我們要懷着一顆虔誠、感恩的心向它頂禮膜拜,讀它的歷史,讀它的深邃,讀它的包羅萬象。[1]

作者簡介

張杰,山東省泰安高中英語教師。業餘時間喜歡讀書和寫作,文章曾經發表在《草原》和國際詩歌網等網絡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