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川藏沙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川藏沙參〔拉丁學名:Adenophora liliifolioides Pax et Hoffm. 〕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蘿蔔狀,不分枝,高可達1米,植株直立而不分枝,狹圓錐花序,花萼無毛,筒部圓球狀,裂片鑽形,花冠細小,藍色、紫藍色、淡紫色,極少白色,花盤細筒狀,通常無毛;蒴果卵狀或長卵狀,花果期8-9月。

分布區域

產中國西藏東北部(加查、米林、林芝、波密、索縣、比如、昌都、江達、察雅)、四川西北部(德格、甘孜、康定、大金、小金、刷經寺、馬爾康、黑水、松潘)、甘肅東南部(夏河、臨洮)、陝西(秦嶺)。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西部德格。

生活習性

生於海拔2400-4600米的草地、灌叢和亂石中。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雖耐乾旱,但在生長期中也需要適量水分,幼苗時期,乾旱往往引起死苗。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蘿蔔狀,莖常單生,不分枝,高30-100厘米,直徑至3毫米,通常被長硬毛,少無毛的。基生葉心形,具長柄,邊緣有粗鋸齒;莖生葉卵形、披針形至條形,邊緣具疏齒或全緣,長2-11厘米,寬0.4-3厘米,背面常有硬毛,少完全無毛的。
花序常有短分枝,組成狹圓錐花序,有時全株僅數朵花。花萼無毛,筒部圓球狀,裂片鑽形,基部寬近1毫米,長(2) 3-5 (6)毫米,全緣,極少具瘤狀齒;花冠細小,近於筒狀或筒狀鐘形,藍色、紫藍色、淡紫色,極少白色,長8-12毫米;花盤細筒狀,長3-6.5毫米,通常無毛;花柱長15-17毫米。蒴果卵狀或長卵狀,長6-8毫米,直徑3-4毫米。

主要價值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沙參及其同屬數種植物的根。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或入丸、散。
藥用宜忌:風寒咳嗽禁服。
《本草經集注》:惡防己,反藜蘆。
《本草經疏》:臟腑無實熱,肺虛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化學成份:沙參根中分離得4個化合物,它們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β-sitosterol-O-β-D-glucopyranoside),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及二十八碳酸(octa-cosanoic acid)。

作用

藥理作用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腹腔注射杏葉沙參煎液(0.5g/只)能明顯增高小鼠末梢血中淋巴細胞和T細胞數;胸腺內淋巴細胞數和T細胞數亦有增加趨勢,可顯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可明顯增加小鼠脾臟重量,但降低小鼠脾臟淋巴細胞數和T細胞數。表明沙參可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參也可提高淋巴細胞轉換率。
祛痰作用
按1g/kg劑量給家兔灌服沙參煎劑表明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作用可持續4小時以上,但作用強度不及紫花等。
抗真菌作用
沙參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羊毛樣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強心作用
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具有明顯強心作用,離體心臟振幅增大,作用可持續5分鐘。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分春
播與冬播,北方春播4月,冬播在1月上凍以前。整地施足基肥,每1h㎡施堆肥或廄肥4500-60000公斤。整地後,作畦寬1米,按行距40厘米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1.5厘米,稍鎮壓,澆水,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春播種子約兩星期後出苗。冬播種子第2年春季出苗。
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要注意除草、鬆土,苗高3厘米左右間苗1次,高10-15厘米時定苗,每隔10-15厘米,留壯苗1棵。為防止倒伏,在生長期間,可結合施肥進行培土壅根。追肥,苗期需勤施薄肥,保持幼苗健壯,以後除每年植枯萎後和出苗前,各追肥1次外,還需在5、7、9月各肥1次,以人畜糞為主,在植株高45厘米時,及時打頂,控制植株高度,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根部生長。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可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褐斑病可用代森鋅65%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蟲害有蚜蟲、地老虎等為害。[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