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芭蕉根原圖鏈接

巴且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很大,花白色,果實與香蕉相似,可以吃。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諸柘巴且。

" 顏師古 注引 文穎 雲:"巴且,草,一名巴蕉。"按,《文選》 李善 注作"巴苴"。

(《漢書》文穎注), 天苴(《史記》徐廣注),

綠天、扇仙(《群芳譜》),香蕙、甘露樹、大葉芭蕉、芭蕉頭(《分類草藥性》)。

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多栽培於庭園及農舍附近。分布山東以至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葉(芭蕉葉)、花或花蕾(芭蕉花)、種子(芭蕉子)、莖汁(芭蕉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巴且

拉丁學名:Radix Musae

二名法:Musa basjoo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百合綱 Liliopsida

亞綱:姜亞綱 Zingiberidae

目:姜目 Zingiberales

科:芭蕉科 Musaceae

亞科:芭蕉亞科 SubFam. Musoideae

屬:芭蕉屬 Musa

種:芭蕉根

藥理介紹

中華本草》:巴且

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

《本草衍義》: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莖止一花,全如蓮花。

葉亦相似,但其色微黃綠,從下脫葉。花心但向上生,常如蓮樣,然未嘗見其花心,

剖而視之亦無蕊,悉是葉,但花頭常下垂。每一朵,自中夏開,直至中秋後方盡。凡三葉,開則三葉脫落。北地惜其種,人故少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渴;利尿。主熱病;煩悶消渴;癰腫疔毒;丹毒;崩漏;淋濁;水腫;腳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2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塗;或煎水含漱。

注意

《本草用法研究》:「陽虛脾弱無實熱者,忌用。」

各家論述

食療本草》:主黃疸。

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患癰毒並金石發、熱悶口乾人,並絞汁服;腫毒游風,風疹,頭痛,並研?敷。

本草從新》:瀉熱解毒。治一切腫毒,發背欲死,赤游風疹,風熱頭痛,產後血脹,消渴飲水,天行熱狂,血淋澀痛,瘡口不合。

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水腫腳氣。

貴州民間方藥集》:通便秘。[1]

附方

治消渴,口舌乾燥,骨節煩熱

生芭蕉根,搗絞取汁,時飲一、二合。(《聖惠方》)

治黃疸病

芭蕉根三錢,山慈姑二錢,膽草三錢。搗爛,沖水服。(《湖南藥物志》)

治血淋心煩,水道中澀痛

旱蓮子一兩,芭蕉根一兩。上細銼,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食前分為三服。(《聖惠方》)

治血崩、白帶

芭蕉根半斤,瘦豬肉四兩。水燉服。(《江西草藥》)

治胎動不安

芭蕉根二至三兩。煮豬肉食。(《湖南藥物志》)

治高血壓

芭蕉根莖煎汁,或同豬肉煮食。(《浙江民間草藥》)

本植物的葉(芭蕉葉)、花或花蕾(芭蕉花)、種子(芭蕉子)、莖汁(芭蕉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