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統(國際組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統

來自 嗶哩嗶哩 的圖片

本名 巴統

外文名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to

Communist Countries

性 質 國際組織

發起方 美國

正式名稱 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

簡 稱 巴統

巴統:(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to Communist Countries),是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禁運和貿易限制的國際組織。正式名稱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1]

簡介

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的正式名字是「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 ,是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秘密成立的,因其總部設在巴黎,通常被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

巴統有17個成員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臘土耳其日本澳大利亞

協會由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發達工業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糾集起來的一個非官方的國際機構,其宗旨是限制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列入禁運清單的有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三大類上萬種產品。被巴統列為禁運對象的不僅有社會主義國家,還包括一些民族主義國家,總數共約30個。

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西方國家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斷突破巴統的禁運限制,巴統不得不縮小其管制範圍。

1990年,巴統大幅度放寬對原蘇聯東歐國家的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禁運項目由成立初期的400個減少到120個,1991年中又減少三分之二。受其禁運的國家也越來越少。

協會結局

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加上巴統的禁運措施與世界經濟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形勢也不相適應,一些西方國家又把巴統作為相互進行貿易戰的工具。巴統會員國的高級官員1993年11月在荷蘭舉行會議,一致認為巴統「已經失去繼續存在的理由」。

1994年4月1日,巴統正式宣告解散。然而,它所制定的禁運物品列表後來被瓦森納協定所繼承,延續至今。

協會含義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簡稱巴統。1948年由美國發起,1949年11月正式成立。

總部設在巴黎。巴統有17個成員國:美國、英國、法國、聯邦德國(西德)、意大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臘、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亞。

巴統的組織機構有:

①諮詢小組。是巴統的決策機構,由各會員國派高級官員參加。

②調整委員會。1950年成立。是對蘇聯東歐國家實行禁運的執行機構。

③中國委員會。1952年成立。是對中國實行禁運的執行機構。巴統的宗旨是執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禁運政策。禁運產品有三大類,包括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戰略產品。

禁運貨單有4 類。

①Ⅰ號貨單為絕對禁運者,如武器和原子能物質。

②Ⅱ號貨單屬於數量管制。

③Ⅲ號貨單屬於監視項目。

④中國禁單,即對中國貿易的特別禁單,該禁單所包括的項目比蘇聯和東歐國家所適用的國際禁單項目多 500 余種。

巴統的禁運政策和貨單常受國際形勢變化影響 ,有時還把禁運限制同被禁運國家的社會制度、經濟體制或人權聯繫一起。巴統帶有強烈的冷戰色彩和意識形態的目的。

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認為,世界安全的主要威脅不再來自軍事集團和東方社會主義國家,該委員會的宗旨和目的也與現實國際形勢不相適應,1994年4月1日宣布正式解散。

協商團體

從1949年1月起, 歐洲經濟復興計劃參加國就多次集會討論對蘇聯的貿易管制問題。在建立東西方貿易管制組織問題上,美國最初設想將其與北約組織聯繫起來,把經濟安全作為西方政治和軍事戰略的組成部分;繼而提出將建立國際貿易管制組織與《共同防衛援助協定》直接聯繫起來,這些方案都遭到西歐國家的抵制。11月23日,美國提議建立一個由有關國家政府高級官員組成的「協商團體」(CG),下設由事務級官員組成的技術專家處和秘書處。

1950年1月9日,正式將該協商團體的執行機構定名為「對共產黨國家出口管制統籌委員會」(COCOM),總部設在美國駐巴黎大使館,因此,該機構又簡稱「巴統」。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是巴統組織的創始國。在朝鮮戰爭結束以前,盧森堡、挪威、丹麥、加拿大、西德、葡萄牙、日本、希臘、土耳其先後加入。

1985—1989年,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加入巴統。至此,巴統一共有17個正式成員國。北約成員國當中,只有冰島這一個國家不是巴統成員國。巴統雖然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但其成員國的特殊身份,又使它遠非一般的非正式國際機構能夠相比。

組織機構

決策機構:諮詢小組,由各會員國派高級官員參加

調整委員會:執行對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禁運,1950年成立

中國委員會:對中國禁運的執行機構,1952年成立

建立意義

使美國在推行冷戰戰略方面有了一個新的工具。巴統制定了「國際安全清單」,將「美國安全清單」1A中的144種物品列入禁運範圍。美國1B 清單內的物品,直到朝鮮戰爭前夕,50%以上沒有能夠列入巴統的管制範圍。這也說明:在怎樣確定東西方貿易管制的廣度和深度問題上,美國與其他巴統成員國之間的分歧還沒有完全解決。

按照「巴統423 號文件」的規定,只允許成員國在特定的範圍內披露有關其活動的情報。巴統按照「全體一致原則」處理東西方貿易管制政策和調整管制清單方面的事宜。

50年代初,巴統成員國先後按照「補償原則」制定了「巴統第471 文件的例外程序」和「巴統第782文件的例外程序」, 反映了巴統成員國擺脫貿易管制體系束縛的趨向。

參考來源

  1. 巴統,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