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常春藤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常春藤子
t01fd133800bd5e8d1d.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793551&sid=1014030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常春藤子

漢語拼音:Chánɡ Chūn Ténɡ Zǐ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Ivy
性味:味甘、苦,性溫
功能:補肝腎,強腰膝,解毒消腫
主治:體虛羸弱,腰膝酸軟,脘腹冷痛,腫毒

常春藤子,中藥名。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Rohd.的果實。具有補肝腎,強腰膝,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體虛羸弱,腰膝酸軟,脘腹冷痛,腫毒。[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常春藤子

拼音名:Chánɡ Chūn Ténɡ Zǐ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Ivy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 Sinensis(Tobl.) Rehd.[H.sinensis Tobl.]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果實。

採收和儲藏

秋季果熟時採收,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常綠攀援灌木,長3-20cm。莖灰棕色功黑棕色,光滑,有氣生根,幼枝被鱗片狀柔毛,鱗片通常有10-20條輻射肋。單葉互生;葉柄長2-9cm,有鱗片;無托葉;葉二型;不能枝上的葉為三有狀卵形或戟形,長5-12cm,寬3-10cm,全緣或三裂;花枝上的葉橢圓狀披針形,條橢圓狀卵形或披針形,稀卵形或圓卵形,全緣;先端長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寬圓形、心形;葉上表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或淡黃綠色,無毛或疏生鱗片;側脈和網脈兩面均明顯。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7個總狀排列或傘房狀排列成圓錐花序,直徑1.5-2.5cm,有花5-40朵;花萼密生棕以鱗片,長約2mm,邊緣近全緣;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3-3.5mm,淡黃白色或淡綠白以,外面有鱗片;雄蕊5,花絲長2-3mm,花葯紫色;子房下位,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花盤隆起,黃色。果實圓球形,直徑7-13mm,紅色或黃色,宿存花柱長1-1.5mm。花期9-11月,果期翌年3-5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附生於闊葉林中樹幹或溝谷陰濕的岩壁上,庭園也常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苦;性溫

功能主治

補肝腎;強腰膝,行氣止痛。主體虛贏弱;采膝酸軟,血痹;脘腹冷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浸酒。

各家論述

《本草拾遺》:主風血羸老,腹內諸冷血閉,強腰腳,變白。[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常春藤子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常春藤子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