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省財政廳大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東省財政廳大樓,是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著名政府部門建築物,位於北京路北端,大樓為仿西方古典折衷主義風格[1]。首期工程建成於1919年。1949年後成立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財政廳,仍延續使用此棟建築。1978年,進行過整體維修。199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以「廣東省財政廳大樓」之名,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將之以「廣東財政廳舊址」之名,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在北京路北端。是一幢仿歐洲流行古典建築風格的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建築工程分兩期,首期工程建三層,民國四年(1915年)奠基,民國八年(1919年)竣工。大樓門頂部石匾書有「廣東財政廳 中華民國八年六月吉日」字樣;第二期工程建四、五層及穹窿頂。

大樓坐北向南,高28.57米、面闊37.14米,平面呈凹形。原一、三層為鋼筋混凝土樓板,二、四、五層木樓板。首層作基座處理,開平緩的旋拱,沿花崗岩石階梯而上進入第二層,正面大門以仿羅馬柱式巨柱、倚柱和方柱貫通到三樓檐部,半圓形羅馬柱圍成柱廊,三樓起發拱券廊;四樓起雙柱承托檐部。二樓內正中一螺旋形梯,樓頂女兒牆變化多樣的線腳與大樓頂部檐沿線相協調,渾然一體。是早期興建具有歐美古典建築風格的近代建築。

1978年進行加固維修,保存外觀,把二、四、五層原木樓板改為混凝土樓面,拆除了原前廊的隔牆和東西廊的隔牆,外牆的窗換成鋁合金鋼窗,拆除了外牆正中門頂的山花,外牆改抹水刷石米。

財政廳大樓前身為明清兩代的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即藩司衙門),乃朝廷派駐廣東省的最高行政機構。明初設置時,布政使(俗稱「藩台」「藩司」),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後來在布政使之上設督撫一職。清代則正式定為督撫屬官,機構仍舊。司衙內設經歷司、照磨所、理問所、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等機構。所以布政使實際掌握全省行政事務、財賦出納、興辦水利、徵調賦役、督促生產;向所轄府、州、宣布國家政令;向督撫匯報重要政務;每10年將全省戶籍、稅役、民數、田數等報於戶部的職責。民國後在此籌建「廣東省財政廳」。

孫中山於民國十年(1921年)4月13日曾在財政廳大樓與國會議員舉行茶話會。4月24日孫中山在財政廳歡迎援閩粵軍回粵。5月5日,他宣誓就任非常大總統後,又在財政廳陽台檢閱慶祝遊行的群眾隊伍。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12日,孫中山在財政廳舉行新聞記者會,揭露陳炯明反對北伐的陰謀[2]

1993年廣州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廣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廣東省財政廳大樓 相關視頻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升預算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