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州地鐵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線網首段線路——1號線黃沙-西朗段於1997年6月28日正式開通,自此廣州成為了中國大陸第四個擁有地鐵的城市,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
截至目前,廣州地鐵線網擁有14條線路(1-9號線、13號線、14號線、21號線、APM線及廣佛線),共234座車站,總長514.8公里[1],是大中華區僅次於京、滬的第三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同時亦是世界第三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此外,廣州地鐵還是城際地鐵線路廣佛地鐵的建造者及運營商,因此廣州地鐵的服務範圍亦涵蓋佛山市。
廣州地鐵現時已經成為廣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19年全年累計客流超過33億人次。為更好地解決地面交通堵塞的問題,以及連接廣州市區及外圍各區,廣州地鐵仍在進行大規模的新線建設。截至目前,廣州地鐵的在建線路為12條、310公里;預計到2023年,地鐵線網裡程將超過800公里。
歷史
1958年,時任廣東省省長陳郁最早提出了籌建廣州地鐵的設想。在當時「戰備為主,兼顧交通」的規劃思想指導下,廣州市擬建一個地下工程,早期按人防考慮,遠期發展成地鐵。
1964年夏,廣州政府開始設計該戰備工程。1965年越南戰爭不斷擴大,東南亞形勢日趨緊張,市人民防空委員會因而決定興建九號工程和黃婆洞坑道兩項人民防空工程。
1965年6月19日,廣州地下電車指揮部成立(後易名為廣州市防空九號工程指揮部),負責修建地下坑道工程的工作。與此同時,坑道工程秘密開工。「九號工程」一名,源於「地下」二字的九個筆劃,出於保密需要而被用作該地下工程的代號。工程總長8.51公里,全線埋深35-45米,有出入口12個,其中斜井7個,立井5個。1968年底,工程完成土建環節;1970年5月全部完工。然而,由於當時國內政治形勢和國際環境惡劣、戰備緊迫,且前期準備和技術論證不足,同時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工程所建成的隧道斷面太小,只能實現人防功能而無法通行地鐵。「九號工程」不是廣州地鐵的雛形,但卻是籌建廣州地鐵設想的產物。
80年代初,國內外環境持續向好,廣州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需求日益突出。1984年,廣州地鐵籌建處吸取香港地鐵的經驗,在全國首度提出「交通為主,兼顧人防」、將地鐵線路建設於主要交通走廊上的思想,並獲得了有關部門的首肯。這種設計思想的改變,令廣州地鐵建設進入了快車道。隨後,廣州開始編撰地鐵的線網規劃與工程計劃。
1984年,在國務院批覆的廣州市總體規劃中,首次提出了「十」字形軌道交通網絡,將線路設於主要客運走廊中。1987年,廣州市準備引入法國資本及設備來修建地鐵,並與法國S.M.S集團合作制訂了四個線網方案;經民意諮詢,政府最終確定了「十字線網」地鐵規劃方案。後受法國幻影戰機售台等事件影響,廣州地鐵建設改為引入德國資本與設備。同期,1號線芳村站至黃沙站區間的沉管隧道,與廣州首條過江隧道——珠江隧道一同興建。
1989年6月,廣州市政府正式向國家計委申請地鐵1號線立項。1992年12月28日,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成立。1993年3月,中央正式批准了廣州地鐵可行性研究報告。1993年12月28日,1號線動工。
2002年12月29日,2號線首通段(三元里至曉港)開通試運營,自此廣州地鐵「十」字軌道線網初步形成[2]。公園前站成為了廣州地鐵系統中的首個換乘車站。隨後,2003年6月28日,2號線後通段(曉港至琶洲)開通。
值得一提的是,2號線的設備國產化率達到70%,與1號線相比是極大的飛躍;而且在建成時,2號線是內地首條安裝屏蔽門的地鐵線路,也是首條使用集中供冷系統的地鐵線路。另外,同期為配合羊城通的啟用,原有的磁卡式單程票被硬幣型非接觸射頻感應式單程票取代。
視頻
廣州地鐵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匯聚四地鐵 西塱站大升級,廣州市人民政府,2020-01-17
- ↑ 廣州地鐵二號線開通 初步建成「十字形線網」,搜狐,200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