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紹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紹忠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62年11月22日
湖南桃源人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知名作品 《農業水土工程概論》

康紹忠,1985年和1990年在原西北農業大學分別獲農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先後赴以色列香港泰國比利時日本澳大利亞進行合作研究與訪問。1993年9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人物簡介

康紹忠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就職於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原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農業部農業水土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教育部旱區農業水土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農業部教學指導委員會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組組長、陝西省農業專家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貴州省委、省政府科教顧問,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及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2]、中國科學院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節水灌溉楊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水利學報》、《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應用生態學報》、《農業工程學報》等7種學術刊物編委。

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土壤水動力學》、《農田水利學》、《農業水土工程專論》、《非充分灌溉原理》、《農業水文學》等5門課程、指導博士生17人、碩士生16人。

個人經歷

康紹忠 ,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62年11月22日生,湖南桃源人。1982年7月武漢水利電力大學農田水利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和1990年在西北農業大學農業水土工程專業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畢業,分別獲農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先後赴澳大利亞CSIRO水土研究所和維多利亞洲持續灌溉農業研究所、以色列農業研究組織水土與環境科學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進行合作研究。1993年9月晉升教授。現任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首批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年批准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6年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科研課題

主持和參加科研課題30項,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l項,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專題1項、"973"項目專題l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勵基金l項、中科院"百人計劃"項目1項等重大項目。

主持完成的"土壤-作物系統水分動力學及農業節水的生物學基礎研究"成果獲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

"農田水分微循環規律及其節水調控原理"研究成果獲1996年度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水分運移理論及其應用的研究"成果獲1993年度陝西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並被國家基金委選為優秀成果。

主持完成的"創建農業水土工程新學科,面向旱區節水農業培養高層次人才"教學成果獲1999年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主持完成的"陝西省作物需水量及分區灌溉模式外研究"成果獲1992年度陝西省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

作為主要技術骨幹完成的66SPAC水分運移力能關係的理論分析成果獲1990年度陝西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完成的"中國主要農作物需水量等值線圖研究"成果獲1993年度水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主著和合著科技專著9部,其中主著的《SPAC水分傳輸理論及其應用》、《西北地區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持續利用》分別獲水利部首屆科技專著出版基金和首屆中華農業科教專著出版基金的資助,被作為重點圖書出版,《中國主要農作物需水量與灌溉》專著獲水利部優秀水利科技著作一等獎。

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Pedosphere》、《Field Crops Research》、《Irrigation Science》、《中國農業科學》、《水利學報》、《土壤學報》、《生態學報》、《地理學報》等國內外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有10餘篇論文曾分別獲陝西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等獎勵。

他的研究一直把農業節水原理與技術、水資源高效利用作為主攻方向,以連續、系統、動態的觀點和定量的方法為基礎,使該領域的研究由單純的實驗性質變為一門有較嚴謹的理論基礎和定量方法的科學,促進了多學科交叉滲透,開拓了新的領域,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體系,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

首次系統的探索了SPAC水分傳輸的力能關係,修正並完善了國際上採用較多的Van den Honert關於SPAC水流通量與水勢差關係的假設。建立的作物根系吸水模式經許多專家應用明顯優於目前國際上通用的Novak等模型,提出的作物葉面蒸騰與棵間蒸發分攤係數計算模式明顯優於Richie和Burnet及Childs等建立的模式。應用SPAC水分傳輸理論,首次提出了"664空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新方法,經實際應用節水36.4%,為我國北方旱區農業節水開闢了新的途徑。

國際著名農業水管理學家、《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雜誌主編B.E.Clothier教授評價認為是"有直接的應用目標,是十分有意義和富有開創性的研究"。研究了大田作物調節灌溉的機理,探索了調虧灌溉條件下根系活力、傳導能力、光合產物分配的基本規律,得出了最佳的大田作物調虧灌溉模式。建立了更為符合實際的作物產量與不同階段缺水量的定量關係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限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內最優分配的理論與方法,並在我國乾旱缺水地區廣為採用,促進了節水農業水管理水平的提高。

康紹忠

在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計算的基礎上,繪製了陝西省不同水文年份和不同土壤條件下幾種主要農作物的淨灌溉需水量等位線圖,提出了適合陝西省不同區域使用的主要農作物節水、高產、高效灌溉模式和節水、優產、高效灌溉模式,這些研究成果已在陝西省全省水地節水增產潛力調查與分析、節水區劃、灌溉用水管理、灌區水資源評價等實際工作中廣泛應用,推廣1800餘萬畝,能節水15%,多年來已取得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提出了SPAC中水分轉化效率的計算模式、以節水高產為目標的土壤水調節模型,建立了土壤墒情預報的經驗模型、水量平衡模型,這些模型已在甘肅、陝西、山西、內蒙古等地的土壤墒情預報中採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另外作為學校農業水土工程部級重點學科的帶頭人,他在實驗室和學科的建設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我校農業水土工程實驗室和農業水土工程重點學科友展成為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部級重點開放實驗室和學科。他還積極普及和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先後多次為有關部(委)及陝、甘、晉、蒙等省(區)舉辦了10餘期節水灌溉技術和灌溉用水管理技術學習班、培訓班,為推動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發展節水農業新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曾先後獲原西北農業大學"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八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和陝西省首屆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陝西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陝西省首屆科技新星、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水利部優秀教師等榮譽和獎勵,首批入選農業部"神農計劃"、陝西省"三五人才規劃"第一層次人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跨世紀人才工程計劃。

1998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並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和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是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首批入選的14名青年專家之一。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研究領域

1) 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水分傳輸機理與模型

2) 作物蒸發蒸騰量計算與區域耗水對變化環境的響應

3) 依據生命信息的植物高效用水調控理論與技術

4) 乾旱區生態需水計算與水資源合理配置理論

5) 流域尺度生態水文過程與水資源系統模擬

6) 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對流域尺度水循環的影響及生態環境效應

7)人類居住環境與人為社會因素在關係

學術兼職

國際學術刊物《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編委,教育部第五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十一、十二屆評審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科教顧問,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及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利學會農田水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節水灌溉(楊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節水灌溉(北京、新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陸地水循環與地表過程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旱區農業水土工程"、"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農業部作物需水與調控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水利部灌溉試驗總站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遼寧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北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水利學報》、《中國農業科學》、《應用生態學報》、《農業工程學報》、《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中國農村水利水電》、《灌溉排水學報》、《乾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l Engineering》等12種國內學術刊物編委。曾任農業部第六屆科技委委員、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小組組長,西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十五""現代節水農業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及產業化"重大科技專項技術總體組專家,國家863計劃生物與現代農業領域現代農業技術主題專家組專家,《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主編。

獲獎成果

先後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與重點、面上項目及其它部省攻關與基金和國際合作科研課題。先後獲1993年度陝西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1996年度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名)、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名)、2001年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第2名)[3]、2003年度陝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一等獎(第1名)、2005年度山西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二等獎(第1名)、2006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2名)、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2006年度ICID國際農業節水技術創新傑出成就獎(個人獎,每年度全球僅評出1人獲此獎項)。獲專利6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

康紹忠

主要論著

主著和合著科技專著與文集12部,其中主著的《農業水土工程概論》、《西北旱區流域尺度水資源轉化規律與節水調控模式》和合作主編的《中國節水農業》三本著作獲國家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SPAC水分傳輸理論及其應用》和《西北地區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持續利用》分別獲水利部首屆科技專著出版基金和首屆中華農業科教專著出版基金的資助,被作為重點圖書出版,《西北地區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持續利用》專著獲2001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三等獎,《中國主要農作物需水量與灌溉》專著獲水利部優秀水利科技著作一等獎,《SPAC水分傳輸理論及其應用》被認為是我國在該領域的代表性成果,已被公開他引450餘次。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ical Processes》、《SSSAJ》、《Plant and Soil》、《Field Crops Research》、《Irrigation Science》、《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SCI源刊及《水利學報》、《地理學報》、《土壤學報》、《生態學報》、《中國農業科學》、《作物學報》、《植物生態學報》、《科技導報》、《農業工程學報》等國內外期刊上公開發表(含合作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61次、EI收錄98次。論著被國內外他引6000餘次。

人才培養

先後指導博士生58人,碩士生59人;已畢業博士43人、碩士46人。培養的博士研究生獲2007和2011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共2人,2003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1人;獲2001年度、2003年度、2006年度陝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各1人;獲2006年度中國農業大學"十佳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人。在畢業的博碩士中有16人已被晉升為教授(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14人被晉升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和碩士生導師。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主持完成的成果獲1999年度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和2001年度全國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第1名)。

先後系統的為研究生主講過《水文學及水資源專論》、《農業水土工程專論》、《土壤水動力學》、《生態水文學》、《灌溉原理及其應用》、《農業水文學》等課程。為本科生主講過《農田水利學》、《灌溉排水原理》、《土壤與水》等課程。

學術榮譽

中國水利學會"優秀中青年水利科技工作者"(1989)

"陝西省首屆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990)

中國青年科技獎(1993)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與全國模範教師(1998)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8)

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2001)

中國科協首屆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2003)

水利部模範教師(1999)

陝西省首屆科技新星(1995)

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1997)

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1995)

農業部"神農計劃"(1996)

陝西省"三五人才計劃"首批第一層次人選(1996)

領導的課題組曾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科研團隊稱號(1997)

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基金獎勵

在2004年國際農業工程大會(CIGR)上獲"中國一拖東方紅工業獎"

2005年獲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科技發展貢獻獎。

視頻

《初心·使命》系列片 澆灌綠色的希望—康紹忠

格爾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暨格爾木市康紹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