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廢墟台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廢墟台灣
圖片來自books

《廢墟台灣》是台灣作家宋澤萊於1985年作成並出版的反烏托邦小說。[1]日記體為主,描繪在極權政府箝制、廢棄物空污核污染肆虐的台灣,於2010年毀滅,成為幾無人煙的核污染區之前的社會、環境樣貌。由前衛出版社首次出版。

故事概要

2015年,即台灣成為國際禁區,數千萬人滅絕的五年後,外國人阿爾伯特先生和波爾先生從濁水溪支流河口上岸,前往TNN村,欲找阿爾伯特以前的舊識作家小宋,並探究台灣崩潰前的概況。然而小宋已過世,全台灣只剩水產專家李信川和其血親活下去。兩位探險者在其亡弟攝影家李信夫的房間中,發現他有預感將發生重大災難,而於死前寫的日記。

在李信夫的日記中,除了描述其在電視台作攝影師,並與愛人小惠、朋友相處的生活,也描述2010年,超越自由黨極權壓迫、舊有藝術不被重視、道德與價值觀與今反差甚大、人口膨脹、自殺、肺癌盛行、核電廠密集,以及空污、垃圾、核污染嚴重等,充斥怪象和絕望的台灣社會和環境。後來妻子因政府控制媒體而死,最後歸鄉不久後,李信夫仰藥自殺。

創作沿革

據作者回溯,1985年左右,國民黨政府欲計畫於台灣周圍蓋二十座核電廠,且台電製造宣導核電廠安全的影片,在電視上大力鼓吹,加上此時戒嚴,計畫難以阻擋。作者故決議書寫反核宣傳小說,以指出此計畫之遺禍。加上此時台灣有環團指出,台灣的水、噪音、空氣污染相當嚴重,故作者揉合這些議題,而花數月著此書。[2]

此書出版社的社長林文欽回憶,宋澤萊之前試圖投稿給其他報刊,但因時仍戒嚴,題材涉及政治議題,未刊登後,故由其出版,而此書終未遭禁。[3]此外,此書初期反應冷淡,但在次(1986)年車諾比事件爆發後,此書瞬間翻紅,成為暢銷小說,並選為當年十大最有影響力的書籍之一。

而此書創作時,恰巧是描寫極權統治的英國小說《一九八四》背景年份的次年。

參考文獻

  1. 國家圖書館臺灣書目探索 -- 廢墟台灣. 國家圖書館. [2014-01-30]. [失效連結]
  2.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 宋澤萊講稿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3. 宋澤萊等.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出版記. 廢墟台灣. 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 前衛. 2013-12: vii [1985]. ISBN 978957801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