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延邊大學農學院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延邊大學農學院(原延邊大學農學部)始建於1949年,1958年分立為獨立的延邊農學院,1996年延邊地區五所院校合併組成新的延邊大學,延邊農學院更名為延邊大學農學院並延續。

學院擁有五個系七個本科專業(農學、園藝、園林、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和一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設有一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六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三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

目錄

學院概況

延邊大學農學院(原延邊大學農學部)始建於1949年,1958年分立為獨立的延邊農學院,1996年延邊地區五所院校合併組成新的延邊大學,延邊農學院更名為延邊大學農學院並延續至今。

學院擁有五個系七個本科專業(農學、園藝、園林、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和一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設有一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六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三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1個吉林省「十三五」高水平學科建設項目優勢特色學科,1個吉林省新興交叉學科,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校級一流本科專業;設有東北寒區肉牛科技創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級科研平台,吉林省生物發酵技術與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10個省級科研平台,以及延邊黃牛種質資源保護和產業化生產、基因修飾克隆豬的生產與應用、吉林省牛寄生蟲病防控科研創新團隊等3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3個校內和66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學院有專任教師120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49人,具有博士學位103人;擁有全日制本科生2157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35人,博士31人,博士留學生3人。

學院緊密圍繞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訓,傳承「誠樸、慎知、俱時、篤行」的學風文化,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突出特色和優勢,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

大學簡介

延邊大學成立於1949年4月,是一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地方綜合性大學。1957年9月前曾隸屬於國務院高教部,之後劃歸吉林省所屬。建校初期,學校設有文學部、醫學部和農業專科,後來經過院系調整,將原有的學部和農業專科發展成為師範學院、醫學院和農學院。

1958年8月,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醫學院、農學院、工學院從延邊大學中分離出來,成為各自獨立的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工學院。1959年3月,延邊工學院又併入延邊大學。1983年1月成立了延邊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88年6月成立了吉林藝術學院延邊分院,1995年被列為吉林省重點綜合性大學。

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吉林藝術學院延邊分院等延邊五所高等院校正式合併為新的延邊大學,同年10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建立的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延邊科技大學(籌)併入。學校先後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立項審核,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1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

2005年被確定為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董必武代主席曾先後親臨學校視察,朱德委員長親筆題詞:「學習毛澤東思想,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胡耀邦總書記也曾為我校題詞:「努力培養民族人才」。1991年1月7日,江澤民總書記親臨學校視察,並題詞:「辦好延邊大學,培養四化建設人才」。

專業設置

學校現設有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師範學院、體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朝鮮—韓國學學院、漢語言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中醫學院、護理學院、科學技術學院、成人教育[1]學院等19個學院,所設的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個學科門類。

有69個本科專業,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碩士點;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8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省級重點資助建設學科,1個教育部省屬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東北亞研究基地。設有東北亞研究院、東方文化研究院、長白山天然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院、民族研究院等8個校直屬研究機構,圖們江開發研究所、中、朝、韓、日關係史研究所等41個院屬科研機構,國家教育部中、朝、韓、日比較文化研究中心、延邊精細化工中試基地等5個科研基地。中華日本哲學研究會、中國朝鮮歷史研究會等4個全國性學術團體會址設在我校。

目前,學院設有農學、園藝、森林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食品科學、經濟管理等7個系9個本科專業,設有基礎部、成人教育部等教學機構和40多個教研室;目前,學院設有一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和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學、果樹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基礎獸醫學和預防獸醫學),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省級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動物營養與飼料學),5個校級重點學科(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預防獸醫學、作物栽培與耕作、果樹學和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4門省級優秀課程,8門校級優秀課程。

有農業部委託舉辦的全國外語培訓中心、農業部北方寒冷地區水稻栽培技術培訓中心、國家教委考試中心下設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中心等3個培訓中心;有長白山動植物資源研究中心、農業科學研究所、黃牛研究所、畜牧獸醫研究所、農業經濟研究所、菌物研究所、中藥材研究所、食品科學研究所及長白山特種動物研究所等9個研究機構;有農學農場、果樹農場、畜牧農場、馬蹄山教學林場及動物臨床醫院等5個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和1個延邊大學農學院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中心,此外還有裝備先進的微機室、外語語音室、電化教學研究室、多媒體教室[2]。院圖書館館舍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藏有中外圖書24萬餘冊,中外期刊1600多種。我院圖書館已進入延邊大學電子圖書館網絡,在學院可閱覽到千萬冊圖書,實現了圖書資源共享。

研究基地

學校先後建立了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朝韓日文化比較研究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國家漢辦對外漢語重點學校、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東北亞研究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長白山天然資源與功能分子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基地。學校先後開展科研課題160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50多項。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獎15項。

被國家教委授予「普通高等院校課餘訓練試點先進學校」和「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高等學校」等稱號;校科研處獲得教育部的普通高等院校先進科研處稱號。「七五」以來,學校被國務院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四次榮獲中宣部、國家教委、團中央授予的「社會實踐先進高等學校」稱號。

被省委組織部、宣傳部、高工委、省教委評為「先進黨委」。連續1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興農先進單位」稱號。學校還被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府評為「『八五』期間模範單位」。2004年,由我校金柄珉教授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徐東日的論文《李德懋文學研究—兼於中國文學相比較》,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圖書館

學校圖書館有各類藏書230多萬冊,中外期刊7298種,並設有6075個多媒體教室座位。學校編輯出版《延邊大學學報》、《東疆學刊》、《漢語學習》等學術刊物6種,2005年,我校《東疆學刊》「東北亞文化研究」被教育部列為高校哲學學報名欄建設。學校出版社現已編輯出版高等教育教材和學術論著以及其他圖書1000種;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十分活躍,學校先後與8個國家和地區的83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