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異齒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異齒龍屬(屬名:Dimetrodon)又名異齒獸、長棘龍、兩異齒龍,是肉食性合弓動物(似哺乳爬行動物)的一屬,生存於二疊紀(阿瑟爾期到羅德期),約2億9500萬~2億7000萬年前。異齒龍與哺乳類的關係較接近,離真爬行動物(如恐龍蜥蜴、鳥等)較遠。

儘管一般大眾將異齒龍聯想是恐龍的一分子,但異齒龍其實並不是恐龍[1]。更確切地說,它們被歸類為盤龍目。異齒龍的化石在北美與歐洲等地均有發現。二疊紀時北美與歐洲的氣候大概像大陸性氣候一樣乾燥,所以異齒龍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特徵

在它們生存的時代里,異齒龍是大型頂級掠食動物,身長達3.5米。屬名的意思是「兩種尺寸的牙齒」,因為它的大型頭顱骨中有兩種不同型態的牙齒(切割用的牙齒與銳利的犬齒)。有這種差異的生物通稱為異齒動物。它利用往側邊攤開的四肢及大型尾巴來支撐身體。異齒龍也許以類似現今蜥蜴的方式行走。

背帆

異齒龍最明顯的特徵是背部的高大背帆,某些盤龍類基龍、伊安忒龍、楔齒龍)也有這種特徵。這背帆可能用來控制體溫[2],背帆的表面可使加熱、冷卻更有效率。這種溫度的調節非常重要,因為可讓它有更多時間來捕獵獵物。背帆也有可能用作求偶或是嚇阻獵食者。背帆是由脊椎神經棘支撐,每一條連接自個別的脊椎。在1973年,有研究計算一隻200公斤的異齒龍從26℃提升到32℃的體溫,若沒有帆狀物需要205分鐘,但若有則只需80分鐘。

與現代哺乳類的關係

異齒龍是一個原始合弓類動物,與人類及現代哺乳類的關係很遠。合弓動物是第一種演化出不同型態牙齒的四足動物。爬行動物的牙齒很難切碎食物,只是吞咽下去,但像異齒龍等的合弓動物可以用牙齒切割食物成小塊,方便消化。異齒龍的兩種不同型態牙齒,最後發展成現代哺乳類的不同功能牙齒。

視頻

異齒龍 相關視頻

異齒龍稱霸二疊紀
三億年異齒龍的進化,好有歷史感,感嘆自然的神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