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博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博鐵路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從膠濟鐵路淄博站分出至博山鎮。線路經過地區地勢南高北低,東、南、西三面環山,呈箕狀地形,同時沿線煤、鋁礬土、耐火粘土、陶瓷等資源物產豐富。

歷史

背景

博山煤礦北與淄川煤礦毗連,南至孝婦河上游,東至黑山附近,面積約38萬公畝。早在1869年,費迪南·馮·李希霍芬就曾考察過淄川和博山附近煤礦的分布和產量。1898年冬,德國勘察隊又詳細勘察了淄川、博山數百座煤井的地層斷面、煤層、煤質狀況,繪製了《淄博煤田地質地形圖》,並於1899年10月10日成立德華礦務公司。另外,當時的運輸工具幾乎全為手推車,也使煤礦的運輸成本過高。為修建膠濟鐵路和方便煤礦運輸,德華山東鐵路公司在1903年5月至1904年6月開工修建張店站至博山站的支線,以外運博山煤田的原煤。施工時,線路、橋樑等均按照輕便鐵路建造,質量上按照德國標準。

建成後

1937年七七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下令破壞膠濟、張博和博八鐵路路橋,機車車輛也通過津浦鐵路轉移至粵漢鐵路。1941年2月日本侵略軍修復了張博和博八鐵路,但在抗日力量的破壞下,運營時斷時續。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本線在幾經易手的過程中多次被破壞並修復,較大規模的搶修有三次:

1946年7月至8月6日,國民政府津浦區鐵路管理局搶修張博和博八鐵路通車,不久被解放軍破壞。

1947年3月萊蕪戰役後,解放軍魯中軍區、魯中行署成立張博鐵路工程處,並將線路改為米軌鐵路;1947年8月22日,國軍吳化文部占領淄博後,線路停運。

1948年10月,膠濟鐵路搶修委員會成立,設在張店的第三分會領導膠濟鐵路西段、張博和博八鐵路的搶修工作;張博線在改造中又改為標準軌距。12月28日,張博和博八鐵路全線修復通車[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張博鐵路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使線橋質量大幅度提高。

隨着煤礦儲量的減少和企業的轉型,張博鐵路逐漸冷清了下來。

管理變遷

1904年膠濟鐵路全線通車後,山東鐵路公司在張店站設立運輸監督區和保線監督區。1914年日軍第一次占領膠濟鐵路後,淄博地區運務、車輛、賣炭事務均由日軍臨時鐵道聯隊下設的濟南業務主管所直接管理,線橋管理則由濟南保線事務所下轄的保線區領導。1919年12月18日至1922年底,沿線運輸業務均由山東鐵道管理部直接管理。

1923年北洋政府收回膠濟鐵路主權後,成立了膠濟鐵路管理局,張博支線(不含淄博站)由管理局工務處濟南總段6分段和車務第3分段管轄。1928年1月起,張博支線各站由機務第4段負責機務,警務第7分段負責本線和淄洪支線的警務。

1937年,日本軍隊再次侵占膠濟鐵路後,將鐵路交由占領前已組織好的鐵道聯隊進行軍事管理。1938年3月,淄博站設立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濟南鐵道事務所濟南機關區張店分區。1942年3月25日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濟南鐵路局改稱膠濟鐵路自治區,下設濟南、青島兩個監理所,青島監理所下設5個小自治區,張博、博八支線屬於第5自治區。1943年4月27日,張博、博八支線劃歸濟南監理所。1944年2月7日,膠濟鐵路自治區在張店站設監理所,下轄博山自治區內張博、博八線南定以南各站。

日本投降後,1945年11月26日,南京政府鐵道部津浦區濟南鐵路局設立張店辦事處。1946年初,八路軍魯中軍區、魯中行署成立淄博礦區鐵路局,不久改稱張博鐵路局;後由於國民黨軍進占博山,鐵路局在1946年6月末被撤銷,隨後又在1947年8月1日重新成立。1947年8月22日,吳化文部沿張博鐵路進攻,一部分路局人員進入淄川西部山區組建了張博鐵道隊。1948年3月下旬,張博和博八鐵路再次由解放軍控制後,張博鐵路局再次又重建;路局成立後便開展了轄區內線路的運輸,往管內各站派遣了站長,還成立了張博鐵路警備營。

1949年7月30日中央軍委鐵道部濟南鐵路管理局成立,張博和博八鐵路由濟南局直管,後在1950年10月16日劃歸青島鐵路分局張店鐵路地區領導。

未來發展

在一些市民的呼籲下,張博鐵路將會被改造為區間全封閉的複線電氣化鐵路[2],並恢復曾取消的客運業務。根據博山區政府的消息,張博鐵路改造後將運行動車組列車,使博山站至淄博站的用時控制在45分鐘以內。

視頻

張博鐵路 相關視頻

張博鐵路的馬莊道口拍火車頭_高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