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請您改寫這篇小小作品,條目正文內容有200字以上後,歡迎將此模板去除。 |
張宗樣
簡介
張宗樣(1882—1965),譜名思曾,字閬聲,晚號冷僧。17歲時讀《宋史》,敬慕文天樣,遂改名「宗樣」。一生主要從事文教、圖書事業,學識淵博,於文學、史學、考古、金石、書畫、醫學、音樂、戲曲無所不能。
他治學勤奮謹嚴,經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300多種,已出版的有《說郛》、《國榷》、《罪惟錄》、《越絕書》等10餘種。生平抄書成癖,邊抄邊校,往往夜以繼日;運筆如飛,一晝夜能抄二萬四五千字。一生抄校9千餘卷,前無古人。
其書法學李北海,兼融漢魏碑法,雄渾灑脫,一氣呵成,流傳頗廣。
亦善畫,印有《冷僧書畫集》。工詩能文,精鑑賞,通曉醫藥、戲曲、文學、史地等,詳見本志《著作目錄》篇。 [1]
崑曲《十五貫》解放後演出劇本亦由其改定。他重視鄉邦文獻,海寧學者著作經他校訂的有500多卷。著有《臨池隨筆》、《書法源流記》、《論書絕句》、《論晉人書法》、《不滿硯齋謄稿集》、《游桂草》、《入川草》、《清代文學史》、《鐵如意館雜記》、《臨症雜談》、《醫藥淺說》、《本草簡要方》等。還印有《冷僧書畫集》。
晚年創作改編崑曲《十五貫》,神話劇《平颶母》、《卓文君》等。
1957年,將藏書2000 余冊捐贈給海寧縣圖書館。
張宗樣故居
張宗樣故居在海寧硤石鎮倉基街56號,建於1926年(一說1934年),為三楹兩層西式磚木結構,樓後有天井。這幢小樓,主人生前題名「鐵如意館」。故居內陳列張宗樣生平業績介紹(圖片)、書法、著作等,還有他收藏的鎮室之寶:鐵如意,和一張很大的舊書桌。
參考資料
- ↑ 張宗樣書畫賞析.pdf,原創立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