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新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新之,號太平閒人妙復軒是他的齋名,籍貫生卒年不可考。

在現存的資料中,對張新之的事跡記錄很少,關於他的生平只能從《妙復軒評石頭記序》和《五桂山人序》中了解一二。張新之的自序中說道,他一生居無定所,從小酷愛《石頭記》喜歡和人分享感觸,但談得來的也只是一部分人。道光八年(1828 年),他在黑龍江時,開始點評《石頭記》。到了 1831 年時,他回到北京時,由於事情眾多,他暫停了點評,這時他已經批點了二十回。1832 年時,他把已經評點好的前二十回借給了自以為是知己的銘東屏,但銘東屏拒絕歸還且弄失評點稿。這件事使張新之陷入低沉,並經常出現石頭的幻覺。他於 1840 年時,攜帶《紅樓夢》一書開始遊歷名山大川,不斷向南,走過了很多風景名勝。到 1841 年秋季,他到了福建莆田繼續開始批點《紅樓夢》,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前期評點速度較慢,後期越來越快。到 1850 年,他完成了對 120 回的全部評點。

在福建莆田時,張新之結交了五桂山人。五桂山人看到的張新之是一個落魄的窮人,但對他評點的《紅樓夢》非常喜歡。他對張新之的印象是「曠不羈中,卻恬退安定」,兩人交談範圍廣,內容豐富,十分投機。五桂山人擔心張新之性格疏懶,喜酒好游,不能完成對《紅樓夢》的全本評點,所以經常催促他加快評點工作。兩個人同游台灣時,也是三十萬字的評點全部完成時,這時已經到了 1850 年。

由於經濟原因,張新之無法出版自己的評點,他自己也十分的無奈和悲傷:「力有未逮,姑俟之,其將來成之北,成之南,或仍歸於泯滅無所聞,則非閒人所敢知也。」(《妙復軒評石頭記·自記》)。之後,北京知名的收藏家劉銓福有幸收藏了張新之的評點,他還收藏了《紅樓夢》甲戌本。劉銓福於 1867 年將張新之的評點借給了綿州的孫桐生太守,孫桐生十分喜愛,極為認同張新之的評點,所以傾盡家資將其出版,書名為《妙復軒評本·繡像石頭記紅樓夢》,這個版本雖然出版不多,但使張新之的評點能都很好的推廣開來,最終成為三家評本《紅樓夢》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