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隱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隱韜 | |
---|---|
出生 |
1902年 河北省南皮縣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仁超 |
職業 | 在鐵路局當見習警察 |
知名於 | 革命烈士 |
張隱韜(1902~1926),字瞯寧,乳名寶駒,日記中又署名仁超。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黃埔軍校一期生。河北省南皮縣人,出身貧農,父早亡,母在天津傭工。隱韜幼年,寄養於郝莊外祖家中,入郝莊、馬村學校讀書,成績優越。畢業後,因家庭經濟匱乏,無力升學,去天津,經人介紹,[1]
個人經歷
- 1922年春,隱韜以京奉鐵路工人夜校教員身份,向鐵路工人宣傳革命。此時,羅章龍到津,經羅章龍介紹,隱韜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黨組織分配,與於樹德、施存齋在天津辦"工人業餘補習學校、"五五代賣社"、"工人樂群會"等一些進步組織。9月,隱韜介紹劉格平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此時,政局不穩,北洋軍閥士兵很多來自農村破產農民,為爭取下層官兵,中共北京區委成立軍事工作組,羅章龍任組長,張隱韜是成員之一。由張隱韜出面與保定軍校、清河軍校、煙臺海軍學校及其他省講武堂中進步學生聯繫,隱韜與各軍事學校學生交流情報,研究《操典》。8月24日長辛店工人罷工,張隱韜聽到消息,從家鄉趕赴罷工現場,和鄧中夏領導罷工鬥爭。
10月,被任為書記部特派員與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組織發動唐山、林西、趙各莊等開灤五礦工人大罷工。羅章龍、鄧培派隱韜為工人糾察隊教練,帶領糾察隊監視工賊,維持秩序,巡邏救護。張隱韜與鄧培、王盡美夜以繼日工作,研究情況,制訂對策,預防反動軍隊和外國人破壞罷工,爭取蝟集於罷工工人周圍的軍隊、礦警,向他們宣傳罷工道理。罷工期間,工人們吃不上飯,張隱韜和工人糾察隊隊員在生活上先人後已。罷工結束後,中共北京區委給張隱韜以很高評價。12月15日,張隱韜與張昆弟又組織正太鐵路工人罷工。為對付工賊拉攏罷工工人,回擊資本家的挑釁,隱韜率領糾察隊員,晝夜巡邏,攔截欲開的火車,迫使資本家答應工人要求,俟辦妥簽字畫押手續,工人復工後,糾察隊才宣告解散。1923年2月,張隱韜與羅章龍共同參加鄭州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軍閥吳佩孚、蕭耀南對工會成立大會,百般阻撓、破壞。京漢鐵路全線罷工。隱韜不怕軍閥的鎮壓,率領工人進行鬥爭。羅章龍稱讚張隱韜為:"易水奇男燕地俠!"張隱韜在《日記》中,告誡自己要"珍惜光陰,多做實事。喚起民眾,推翻軍閥政權"。他在一一篇日記中記道:"我們再不內清政治,外御外侮,種種危險,已經迫在眉睫!"
為更好地掌握革命理論,他擠時間認真學習《社會主義史》、《革命哲學》等書,並與何夢雄、鄧中夏等探討在全國革命勝利後社會改造問題。9月,張隱韜奔波於北京一張家口之間,率領工人講演團在各地演講,籌建工會。1924年3月1日,在他《日記》中寫道:"我這幾天忙得很,差不多每日夜僅有三點鐘休息時間。"
是時,隱韜受中共北京區委的遴選,與其他四名北方青年,準備去投考黃埔軍校。3月12日上路,先到上海,川資用盡,考試日期未定,遂住羅章龍處,又因同鄉關係,尋到張繼寓所。經張溥泉與孫鐵人(負責招生考試者)再三交涉,始入校。在軍校中,學習成績優秀,頗得好評。為提高軍事素質,在校中克服生活、疾病等種種困難,.努力學習戰術和操典。日記中說:"若非拯救人民,抱定救民主義,軍校這樣的生活,我便決然不干!"[3]
主要成就
- 1925年10月,陳廉伯等發動商團叛亂,張隱韜積極參加廣東革命政府的平叛戰鬥,當時,黃埔軍校附近的農民,成立講習所,趁軍校假期,到校中學習軍事知識,進行軍事訓練。在平定商團叛亂中,農民軍和學生軍協同作戰,發揮了重大作用,使張隱韜萌發了武裝農民、組織農民起來革命的思想。張隱韜把農民與學生軍協同作戰與安徽盲目組織暴動之大刀會,作了比較說:"安徽發起的大刀會,鬧的真可觀,不過他們迷信太重,無一點計劃,現在已失敗。主要是缺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說:"我覺得很可惜!這些民眾活動,若有部分覺悟分子參加,一定大有可為……他們起事,對人民秋毫無犯,絕非土匪行徑,很令人喜歡!所差者,無人指揮,以歸失敗,惜哉!"
- 1925年2月,張隱韜被編入黃埔學生軍軍官教導團,參加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的戰鬥,並加入左翼青年軍人聯合會,在東征東江一帶戰鬥中,重占潮州、汕頭,圍攻淡水,激戰海豐,衝鋒在前,作戰非常勇敢。受到負責指導東征軍戰時政治工作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召見和鼓勵。
- 1925年春夏之交,張隱韜軍校畢業。受中國共產黨的派遣,到河南國民二軍搞兵運工作。在開封遇到劉格平,雙方一致認為:國民革命軍中派系很多,不可靠,要組織工農自己的武裝。二人協商後,分赴新鄉、汲縣一帶二軍二師四旅史可軒部中活動。在史可軒部隊中,發展進步軍人加入共產黨,在連隊中建立黨團支部。秋,張隱韜批評一些人"共產黨不宜搞武裝"的論調,決定到津南一帶,發動家鄉農民,搞農民革命武裝。和劉格平分手後,準備返故里時,將計劃與史可軒商量。史亦同意他二人行動,調出一批槍支,並派陳秀福(慶雲人)同往。張隱韜與陳秀福北上,到泊頭,收繳一部分潰散的奉軍槍支,拉起隊伍。11月,在泊頭鎮召開大會,宣布成立津南農民自衛軍。張隱韜任司令,陳秀福任副司令。農民自衛軍提出口號"保護農民利益,打倒軍閥,鎮壓土豪劣紳!",12月,張隱韜率津南農民軍從泊頭鎮出發東進,首先開進南皮縣城,收繳了警察、地方民團反動武裝的長短槍100餘支。南皮縣長表示遵守農民自衛軍約法:供給軍費,不收苛捐雜稅,不與農民軍為敵。農民自衛軍軍威大振,隱韜率農民軍離南皮繼續東進,途經唐家務、郝莊等村,很多青年自願參加農民自衛軍。行至舊縣鎮(今鹽山縣轄)農民自衛軍作短時停留,進行整頓後,向慶雲縣城進發。守城奉軍一營,棄城而逃。農民自衛軍由張隱韜率領入城,紀律嚴明,公買公賣,不擾平民,百姓歡呼相告。翌日,隱韜率民軍進入樂陵,在黃夾鎮嚴懲一名包稅土豪,農民自衛軍聲譽日隆,附近村莊貧苦農民紛紛加入,隊伍擴大到1200餘人。不久,農民自衛軍回師,駐紮舊縣鎮,以快郵代電向全國發出津南農民自衛軍成立《宣言》。使北方混戰中的軍閥,一片驚恐!西北軍岳維峻部,移軍"進剿",作出臨戰態勢;門致忠部進軍鹽山;第四軍弓富魁部由桑園移駐泊頭,劍撥弩張。張隱韜與劉格平商議,決心將農民自衛軍率至津郊楊柳青一帶,與史可軒部匯合。
- 1926年2月4日,張隱韜、劉格平帶領農民軍一大隊及騎兵,由舊縣出發,行至南皮縣城附近,在城北徐莊遭弓富魁伏兵截擊,因農民自衛軍均系未曾訓練之農民,再加雙方兵力懸殊,農民軍兵敗,隱韜被俘,弓部急將隱韜解至舊縣鎮。2月5日,隱韜就義,年24歲。烈士生前寫有署名"仁超"《13記》二冊,[4]
1986年縣烈士陵園內建張隱韜烈士冢,立碑,由劉格平題文。[5]
外界評價
他,是在滄州開展革命活動的第一位共產黨員,由羅章龍同志介紹入黨,後又成為劉格平同志的入黨介紹人;他,是黃埔軍校一期學員,畢業後在滄州組織成立了津南農民自衛軍;他,24歲時遭反動軍閥截擊,英勇就義,戰友劉格平為他題寫碑文。
他就是曾被羅章龍評價為"易水奇男燕地俠"的張隱韜,用自己的青春和鮮血在滄州大地上揮灑了一段壯麗的革命篇章。
受訪者:王玉良
張隱韜日記的發現者
近日,在原南皮縣黨史辦研究人員王玉良老人的家中,記者看到兩本豎訂線裝的冊子,這就是張隱韜日記的複印本,字跡稍有些模糊,其中一本封面署名"仁超"。王玉良介紹說,這兩本日記記載了1923~1924年期間,張隱韜在天津、北京、張家口、唐山、黃埔的革命活動,記錄了同何孟雄、羅章龍、毛澤東、王盡美、張國燾、劉仁靜以及孫中山、蔣介石、張繼、戴季陶、汪精衛等人的交往……
而記者眼前這位滔滔不絕介紹張隱韜事跡的王玉良,正是兩本日記後來的發現者,他也因此20多年來一直潛心研究張隱韜的革命活動歷程。王玉良說,早在1966年,當時因張隱韜的政治面貌不清晰,從他外祖父家中搜出的日記就成了批鬥的物件,王玉良正好去南皮縣鳳翔公社開會,那是他第一次接觸日記,並借回家閱讀。後來到1982年左右,張隱韜共產黨員的身份得到確認,滄州市委黨史研究室開始組織人力多方尋找兩本日記,但找了很多地方,卻始終沒有尋到。
1988年的一天,當時在南皮縣誌辦工作的王玉良去縣檔案館查閱地震方面的資料,無意中聽說縣公安局剛送來兩本材料。王玉良翻閱中發現,這不知名的材料竟是人們苦苦尋找多年的張隱韜日記。1988年4月,《人民日報》為此刊發消息,轟動全國史志檔案界。現在,寫有5萬餘字的兩本日記均收藏在南皮縣檔案館,屬於國家一級文物,[6]
在滄革命第一名共產黨員
1921年,由羅章龍介紹入黨
打開日記本,一頁頁翻過去,毛筆豎寫的行書整齊利落,幾個熟悉的人名跳躍到記者的眼前:"毛澤東、羅章龍、孫中山……"即便時光已過八十餘載,但讀着張隱韜的日記,一位面對反動軍閥拍案而起,用青春和鮮血書寫人生的錚錚男兒,就這樣越過歷史的風煙走近了我們。
出身貧農的張隱韜父親早亡,被母親寄養在郝莊的外祖父家中,十幾歲時去天津鐵路局當見習警察。正因此,他認識了羅章龍,並在1921年,經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2月,張隱韜與羅章龍參加鄭州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軍閥吳佩孚、蕭耀南對此百般阻擾、破壞,京漢鐵路全線罷工。他不怕軍閥鎮壓,率領工人鬥爭。張隱韜在日記中告誡自己要"珍惜光陰,多做實事,喚起民眾,推翻軍閥政權"。他在一篇日記中記道:"我們再不內清政治,外御外侮,種種危險已經迫在眉睫!"
1924年,張隱韜受中共北京區委的遴選,投考黃埔軍校。他學習成績優秀,並克服生活、疾病等困難,努力學習戰術和操典。日記中說:"若非拯救人民,抱定救民主義,軍校這樣的生活,我便決然不干!"
1925年10月,陳廉伯等發動商團叛亂,張隱韜積極參加廣東革命政府的平叛戰鬥。期間,農民軍和學生軍協同作戰,發揮了重大作用,使張隱韜萌發了武裝農民、組織農民起來革命的思想。他把農民與學生軍協同作戰與安徽盲目組織暴動之大刀會,作了比較說:"安徽發起的大刀會,迷信太重,無一點計劃,現在已失敗,主要是缺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說:"我覺得很可惜!這些民眾活動,若有部分覺悟分子參加,一定大有可為……他們起事,對人民秋毫無犯,絕非土匪行徑,很令人喜歡!所差者,無人指揮,以歸失敗,惜哉!"
領導津南農民自衛軍
北方軍閥一片驚恐
"組織津南農民自衛軍,為張隱韜的革命生涯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去往南皮縣潞灌鄉郝莊的路上,王玉良感嘆道,張隱韜也正是因此而犧牲的。
1925年春夏之交,張隱韜軍校畢業。他和劉格平一致認為要組織工農自己的武裝。隨後,張隱韜到津南一帶發動家鄉農民,搞農民革命武裝。後和戰友到泊頭收繳一部分潰散的奉軍槍支,拉起隊伍。11月,在泊頭成立了津南農民自衛軍,張隱韜任司令,並提出口號"保護農民利益,打倒軍閥,鎮壓土豪劣紳"。12月,張隱韜率津南農民軍從泊頭鎮出發東進,首先開進南皮縣城,後又率軍繼續東進,途中很多青年自願參加自衛軍,後隊伍擴大到1200餘人。
不久,津南農民自衛軍向全國發出成立《宣言》,使北方混戰中的軍閥一片驚恐!均作出臨戰態勢,劍拔弩張。1926年2月4日,張隱韜、劉格平帶領農民軍一大隊及騎兵行至南皮縣城附近,在城北徐莊遭弓富魁伏兵截擊,因雙方兵力懸殊,農民軍兵敗,張隱韜被俘。弓部急將他解至舊縣鎮(今鹽山縣轄)。2月5日,張隱韜就義,年24歲。
英雄故里"尋"英雄
他的故事連小孩子都講得出
沿着筆直的柏油路,在兩旁翠綠的麥田相伴下,記者又來到郝莊村支部書記郝沛家。"張隱韜的事跡,大家耳熟能詳。"郝沛說,村里見過張隱韜的老人大都已不在,但他的故事,卻連小孩子都能講出來,也正是因為有了像他這樣的英雄,才能換來我們現在如此紅火的日子。他介紹道:"這些年,村裡的變化翻天覆地,農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現在全村1200多人中,有400多人外出打工。去年,依靠勞務輸出人均年收入近1萬元。另外,郝莊村五金機電企業已發展到十餘家,年繳利稅80萬元,吸收本村勞動力就業達400人。""而且,郝莊是鄉里有名的文化村,村風很正,民風友好,少有糾紛出現。"同去的潞灌鄉政府工作人員說道。
南皮縣烈士陵園正在進行全面翻修。"去年,縣政府花費40餘萬元修繕了烈士墓。今年還將繼續投資,把大門、廣場和道路重新改建。"烈士陵園負責人張華主任說,南皮縣烈士陵園是滄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縣政府也十分重視對當地群眾的愛國主義教育,此次修建就是為了建造一處全新的"紅色教育"基地。平時,很多單位和學校會組織人們來這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讀一讀烈士的日記,看一看烈士的事跡,感受"紅色教育"對心靈的啟迪和震撼。"愛國主義教育不能走形式,學生們很喜歡聽那些革命故事,所以我們現在還打算和團委聯繫,讓革命故事真正地'走出去',走到人們的心中。"<ref>[
參考資料
此條目缺少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頁面分類入門。(2019年12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