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當老外遇到樓觀(寇健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當老外遇到樓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當老外遇到樓觀》中國當代作家寇健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當老外遇到樓觀

那天。深秋。

秦嶺北麓終南山下的道教祖庭——西安曲江樓觀道文化展示區,風光旖旎,遊人如織。

這天正好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甲午馬年中秋小長假的首日。曲江樓觀道文化展示區特意打開了一扇大門,在樓觀財神文化展示區和古樓觀景區舉行非遺文化展示日活動,邀請在陝工作和學習的50多名老外,在人文與自然的美景中體驗古樓觀的神奇魅力。

來到趙公明財神廟景區,步入巨大的財富文化廣場,抬頭望去,哇,趙公明財神廟好大好氣派呀!

樓台亭閣,錯落重疊,金碧輝煌,氣勢磅礴,廟宇成群,美輪美奐,讓人目不暇接,讓人震撼不已。財富文化廣場中間是趙財神的巨大漢白玉雕像,趙財神方面闊口,劍眉長目,長須及胸,盔纓高挺,戰袍飄然,右手托一根竹節鋼鞭,左手捧一個裝滿元寶的缽兒,雖雙目微閉,卻威風十足,浩氣凜然。

趙財神身後是一個高大的五間六柱牌樓,灰瓦紅柱,雕樑畫棟,中間三塊匾額分別上書:「財神文化區」、「天下財源」、「才德廣施」。牌樓後豎一枚三、四米高的巨大銅錢,外圓內方,紅繩穿眼,上有「招財進寶」四字。兩旁分置兩個金色怪獸,應該叫貔貅吧?它是龍生九子之一,民間傳說為招財驅凶的瑞獸,也有稱之為「四不象」。

「不錯不錯,這裡很漂亮!」一跨入財神文化展示區的大門,來自非洲的琳達,印度的德龍等一大群老外就被眼前古色古香的廟宇建築群驚呆了,連連點頭稱讚,不停地按下相機的快門。

「能親手轉一下轉運輪、祭拜老子和財神、觀賞古樂器演出,全是第一次見到。」來自土耳其的21歲留學生尼亞澤首次身着漢服,對古樂演奏非常好奇,用熟練的中文與集賢古樂西社負責人田孝梨交談。交談中,老田從他的目光里讀出了他躍躍欲試的心情,就善解人意爽快的滿足了尼亞澤的願望,讓身邊的女隊員將樂器遞到他的手裡,說:「好!你來試試」。 尼亞澤與他的同伴興奮不已,非常激動地掄起錘敲鑼。「讓我也來試一下?」。 這時,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麥克夫婦和孩子也興致勃勃地來到老田他們近前,希望主人能滿足一下他們的好奇心。老田一一點頭答應。緊接着,來自非洲的琳達和來自印度的德龍一家大人和小孩一一體驗了敲鑼的樂趣。

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的集賢鼓樂更是樓觀道文化展示區演出活動中的一大亮點。全新的集賢鼓樂演出繼承了最原汁原味的音樂要素,全面挖掘集賢鼓樂的文化延展,採用國際化的包裝,將集賢鼓樂的物化特徵全面升華及擴展,還原集賢鼓樂皇家交響樂的恢宏現場,還原1300年前「皇家交響樂團」的頂級文化體驗。集賢古樂是世界級非遺項目,被譽為中國古代交響樂。在身着中國古代宮廷艷麗演出服飾的女樂手周圍,老外們對剛才表演的《迎賓曲》嘖嘖稱讚。女樂手們個個眉清目秀,長相俊美,落落大方,引得老外凝神靜氣,駐足欣賞。集賢古樂負責人田孝梨。老成練達,神態自若,態度和藹可親,和他的隊員們一起演示着這一流傳近千年的絕活,讓圍觀的老外們大飽耳福,久久不願離去。

尼亞澤來陝已三年,能說一口地道的中國話。逢愉悅之時,他甚至能用陝西方言「撩咋咧」(很好、很棒)來表達激動的心情。尼亞澤說,他一直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目前正在西安交通大學修習漢語專業。在被稱作中國道教聖地的樓觀台,尼亞澤與「外籍老陝」們一同聆聽道家鼻祖「老子」的教誨。他心潮澎湃,動情地說,「上善若水、虛懷若谷、治大國如烹小鮮,中國古人的智慧讓人嘆服」。

作為《周山至水》雜誌的記者,我也應邀參加了這天的新媒體體驗活動。在採訪中,我看到尼亞澤的另一位同伴,同樣是來自土耳其留學生穆薩此時在遊覽中非常興奮,與同行的一位媒體記者談興正濃。我緊隨其後,很真切地聽到了他們交談的話題。他告訴記者,諸葛亮七擒七縱是他最喜歡的謀略故事。他好奇地問身旁的中國媒體記者:「在中國,美女都叫貂蟬嗎?」。我告訴他:「那不一定,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這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穆薩告訴我,他目前正在西安交通大學讀公共管理專業。由於酷愛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很崇拜關公關老爺這個人物,因此,他給自己取名「張飛」。當在周至縣的財神文化展示區即將遇到「武財神關羽」時,一直靦腆的穆薩興奮道,自己終於與「二哥」相見,希望「關二哥」能庇佑家人平安吉祥。

下午,老外們零距離接受當地非遺文化體驗,感受中國古樓觀的文化魅力。舞獅子表演時,5名老外穿着獅子服裝互動,動作有模有樣。不過,接下來的大玉木偶老外參與互動時,可就有點手忙腳亂了。剪紙是個技術活,老外參與互動時,大讚剪紙藝術的魅力。在剪紙傳承人呂孔雀的手中,彩紙和剪刀仿佛有了魔力,一會兒工夫,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就出現在她掌中,引得大家躍躍欲試。一張正方紅紙,對摺、再對摺,這似乎不成問題。可等正式剪時,大家就迷糊了。來自匈牙利的Laszlo來西安已經6年,如今說得一口地道的普通話。當天,他就臨時充當了大家的翻譯。「剪一個『口』,再這樣剪一刀。」等結束展開剪紙,Laszlo一眼就認出這是個「喜」字。接下來,老外們還體驗了雙嗩吶、雜技、武術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起良蔡侯造紙傳承人劉曉東先生和工作人員也向老外們進行了中國古法造紙術展示。

「洋弟子」學打太極,讓老外們感受到太極拳文化的獨特魅力。來自非洲的琳達對中國太極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說:「在這樣山水如畫的地方學習到中國的太極拳,簡直太享受了。

在樓觀野生珍稀動物保護中心,老外們還參觀了大熊貓羚牛金絲猴朱䴉等珍稀動物。這些洋人還「變身」成動物飼養員,給動物餵食、打掃衛生,並與「秦嶺四寶」親密接觸,在人文與自然的美景中,感悟樓觀,體驗道教文化。

老外心目中的老子是什麼樣子?你肯定不知道。 參觀野生動物「秦嶺四寶」之後,工作人員早已準備好了作畫的筆墨和老子動漫作品,請老外展示才藝,「照葫蘆畫瓢」,創作出他們心目中的卡通老子來。這項活動吸引了很多老外參與。你看,印度的德龍,澳大利亞的麥克,德國的一對我不知道名字的母女,他們以家為單位圍在一起,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用手中的筆描繪着中國古代的聖哲老子。其他老外們也不甘示弱,圍坐一圈,抓緊時間,展示自己的天賦。圍觀的工作人員和媒體記者的閃光燈在旁邊不停地給他們鼓勁加油着,希望他們能夠創作出心目中最美的老子來。

作為一名軟件工程師,雖然是標準的「理工男」,但麥克對中國道文化也略有涉獵。麥克告訴記者,以前也曾了解過老子,讀過道德經。今天在樓觀台,拜會老子雕像,觀道德經,給老子畫像,如同穿越到兩千年前的中國古代。

文化沒有國界,藝術不分地域。 樓觀一日游,一晃即過。在集賢古樂、周至道情、起良造紙、雜技表演等非遺「絕活」體驗中,這些高鼻樑,藍眼睛,不同膚色的老外們對當天展示的「非遺」民俗演出和「秦嶺四寶」表現出超常的好奇和喜愛。每到一處,老外們的目光個個被眼前這美輪美奐的景色所吸引。他們不僅忙着拍照留念,還帶着種種好奇與神秘的心態在遊玩中觀賞民俗演出,個個爭先恐後,一試身手。儘管他們在中國師傅的指點下,仍手忙腳亂,大有「東施效顰」的感覺,但是,老外們卻被眼前這稀奇古怪的互動環節深深的吸引着,樂此不疲,在場的每個人陶醉其中,愉悅身心,美哉樂哉。

家有言:「心靈回歸自然,便是極樂世界。」誠然。 [1]

作者簡介

寇健全,西安市作協會員。陝西馬鞍橋生態礦業有限公司職工。《周山至水》雜誌編輯記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