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彩虹橋 (廣州)

彩虹橋是一個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西華路西段的古橋,橫跨駟馬涌。在今西華路側有彩虹東街和彩虹橫街,均因其而得名。

目錄

名稱由來

彩虹橋所處的位置是古代廣州城西出口的重要通道。在南漢時期,為了方便人們出行,當時就在這裡建起一座橋樑,當年的橋樑跨度很大,遠遠望去,猶如彩虹橫掛,所以名叫彩虹橋,又名為「長橋」。

彩虹橋有悠久的歷史。舊石橋始建於南漢時期,由於當時駟馬湧水面寬闊,橋的跨度較長,遠望猶如彩虹橫跨河面,故名彩虹橋、又名長橋。船隻由西場方向進城,大都通過彩虹橋在蘭湖碼頭登岸。彩虹橋附近有戙船澳碼頭。彩虹橋一帶是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南朝劉宋泰始四年(468年),嶺南發生兵變,劉思道率兵由水道攻廣州,與刺史羊希派遣的兵船相遇,雙方大戰於戙船澳,即此地[1]

古代乘船由西北江來廣州,先經泥城,如不在泥城登陸,也可在戙船澳上岸。當時流過戙船澳的洗馬涌(今駟馬湧水道),是進入廣州的一條交通要道,在軍事上也有重要意義,戙船澳碼頭延續至明代,作為官吏迎送之所[2]

後來由於河道淤塞變窄,1930年修築西華路時將橋體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47年(民國36年),嶺南化工廠(後併入廣州制漆廠)在彩虹橋建成投產,採用國產原料生產磁漆、噴漆、調和漆等。廣州地鐵將在此附近設彩虹橋站

歷史淵源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南海知縣郭爾屺曾重修彩虹橋。據記載,當年重修後的彩虹橋也是廣州城西一景,「橋成石獸表道,旁豎石欄,水門涸豁,舟楫泛於其下,其規模當甚壯也。」上世紀30年代,廣州政府修築西華路,彩虹橋被改建成鋼筋混凝土公路橋。至2005年,駟馬湧進行改造,彩虹橋進行仿古重修,恢復古橋容貌。2014年,彩虹橋被列為廣州市歷史建築。[3]

參考文獻

  1. 《南史》
  2. 荔灣區志·城區建設
  3. 彩虹橋 (廣州市荔灣區橋樑),百度百科, 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