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水,那方晴空(魯乾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水,那方晴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彭水,那方晴空》中國當代作家魯乾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彭水,那方晴空

我說的蘇老師,就指的是蘇志磊,一個給人精明能幹而又細微有佳的印象之人。

初見蘇老師,那是二〇一七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之際。當天下午,我在「思州酒店」幫忙接待,但見來客中有一位英姿颯爽的青年人,似有松竹般的風度,讓人格外清明爽朗,而又儼然有致,當時我就在想……至第二天會上,我才真正對上號。

二○一八年七月,「第二屆中國南方少數民族蚩尤文化研討會」在彭水縣召開,地點:縣委黨校。從報道當天開始,以至會議的結束,我發現蘇老師雖然如梭子般的忙碌,但依然能夠做到同與會人員逐一結識,並問寒問暖,同時關心道:「大家個人有什麼想法,請直接和我講,我儘量幫大家服務到位……」說實話,作為一場上百人的大型會議,要做到一一過細,那是非常難得的。我記得報到那天晚上,是去蚩尤九黎城看演出,吃飯時他是第一個先放下碗筷,並趕忙跑去大巴車門邊「站崗」的人,且一一清點人數,其中有兩位老專家因腿腳不便而行動有些緩慢,他又返回酒店去接他們,這讓人非常感動

今年七月,我依然有幸被邀請參加「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與旅遊實踐——第五屆苗族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研討會」,地點在彭水縣「摩圍山」景區。之前一天,儘管蘇老師在微信群里做了相關的安排和通知,但也還是親自過問:「你們是開車來,還是坐車來?如果是坐車,請到車站下車,我們也專門安排有人在那兒接……不要緊,途中慢點,注意安全!」

出發那天,我轉達蘇老師意見,且開駕駛員的玩笑說——不要緊,時間還早,天不得黑,注意前方,假如路上有風景,不妨停下來欣賞一下,特別是進入龔灘之後……當車子駛過「丁市」街頭時,又接到蘇老師來電關心……霎時,我突然想起二○一九年酉陽遺憾。那天,同樣是前往彭水開會,目的地是「摩圍山養生酒店」,但因車子故障問題,中途出現停滯不前,開始我決定將車放在修理部維修,與小兵同志另外趕車去,待返回的時候再去開車,可是修理部又不敢大膽肯定說兩天一定能夠修好,於是只有打消參會的行程,慢慢返回原地。

不一會兒,蘇老師從小兵同志那裡得知信息後,並急忙打我電話了解情況,後來包括我返回的路上,以及回家以後,他又再次來電過問我的安全問題。每次電話中,我都感到異常的溫馨,那種深入細緻的關心與關愛,亦如清綠的烏江流水,無時不透出來的總是牽連不斷的你我他,以及彼此的互尊互愛、共同的關心與溫暖之情。

摩圍山

伴隨車子導航的指引,我尋思在「摩圍山」路上,猶想有「蘇門四學士」之稱的「黃山谷」先生,作為北都為官和一方名士,只因「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實錄》之記,就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之後,北宋當朝還以為他落入了天堂,又再改「戍州」,然他身為史官之職,亦如烏江流水,膽氣豪壯,泰然處之,隨風漂流,然自有歸,最終浪潮就沉澱了一份歷史的「真實」與現實的「責任」。車轉山頭,涼風漫漫,即自有感《摩圍山》:一江流水輕車往,百折涼意摩圍山;藝林余夢古今事,隱約南樓作涪皤。

有時,我又在追問黃老先生,好山好水,詩吟天下,不離烏江山峽百里畫廊,可是于思州故地就怎麼也找不到詩人的墨跡,到底是因為記載有限,還是因為記載遺失?要說詩人到百里畫廊沒有感覺那是假的,但從蘇軾稱黃庭堅的詩為「山谷體」而言,就應該不可缺少烏江山峽百里畫廊的篇什,然而……今來彭水,猶至摩圍山,假如能找到有關畫廊之詩的遺蹟,哪怕是隻言片語,都是樂在其中的最大收穫。

下車「摩圍山養生酒店」,清涼的風頓時刷新我往日的猜想,且霎時驚起內心的欲望——覽群山勝景,咀草木芳香,復黔安居士,思孝廉楷模千古……別說世外桃源,也真還有高山神仙的感覺。於是,我們急忙辦好住宿,趁剩餘時間去後山逛逛,亦然:一路清涼一路花,半山松林半山杉;前世今生只相緣,分分合合自然家。那些靜在林間的安想,包括間隔有距的「S001、S002、S003……」到底意味着什麼,是不是心靈的浮橋,或溝通與交流的縫合,且作修繕與翻新,是誰又想象得如此豐富?

西霞淺韻,南風彭水。

我借着自然的美麗,透過玻璃瞅見「S003」房間的陳設,又突然想起元好問的《摸魚兒–恨人間情是何物》:「恨人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

之後,我倒回院邊留影,心想如果世間都衝破常規,抑或迷戀紅塵半路,便是失去應有的責任;或當緣分為兒戲者,不妨都來這獨處靜思,許會放下所有的埋怨與對峙,且重新海誓山盟——今生有緣,再修來世,一步一親,一笑一遠!

人生茫茫,千里迢迢,唯獨一個「修」字,磨的更是一種耐心與韌勁,若然經不住風吹雨打,也自會跌入「情人谷」。我想,這個時候千萬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誤認為谷底無光,就一根腸子處起河,也許其定力的保持就是彈起的跳板,或說陰雨後的陽光明媚。

飯後,我隨體珍、小兵、杜兵等三位同志去「情人谷」見識一番……之前,我聽說這裡流傳着苗族青年男女阿山和阿水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走過「牽手路、生死崖、對歌台、漫舞池」,穿過「愛情隧道」,抵達「婚姻殿堂」,自然也浮起了曾經愛情的浪漫、艱辛、甜蜜、回味和思考。那些步梯、小徑、轉角、天橋、院子、站台、隧洞、落葉,都足夠涼風漫漫的牽引。至於那些多餘的心思,仿佛又錯落在轉彎抹角處,且往來迴環有餘……仰望曾經,一展天高,猶是那些藤纏樹、樹纏藤的生死相依與真情實意,讓人卻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人世間追趕,到底誰為誰來,而情為誰開,但想今生如此,可知來世會否?

雲頂寺

穿行在時間的縫隙里,我於第二天下午晚飯後去「雲項寺」。一路上,彎彎嶺嶺,叢林穿越,霞光濾鏡,仿佛如天上漫遊,那「天庭」的開放也是一路通行……這裡空氣特別清新,環境異常幽雅,自是美景如畫,真乃一山一嶺一詩情,一草一花一芳香。 佛禪煙火,仙遊聖山。

似乎神仙從來就喜歡居於高處,人們常說「高山有神仙,深海藏蛟龍」也就是這個道理。轉過斜坡,但見人間煙火,停車觀遠方,懷天下之事;至於那點蔬菜和烤煙種植,真是出人意料的創作……民間常言「神仙也是人」,其實缺了田園、村莊、種植、炊煙,神仙也會感到無聊、無趣、無望。聽路邊一個人說:「這些原本就是神仙的規劃,人間的搬遷,讓凡塵世俗行天上,讓天上神仙下凡塵。」

遠觀雲頂寺,高山霞嶺,金碧輝煌,好像就是佛光的普照,難道真是誠心有靈嗎?不,全是例外,那定是彭水人的福氣和衣祿,或說就是他們誠意的註定與表達,或說一番文化盛景的燃燒,一種思鄉情結的贅述,一項根於歷史的真實,一片純於自然的尊重。

步入寺側,仰望後山,原是山中有寺,寺中有山,本想登峰造極,可是……我大膽設想,這雲頂寺的落地,為什麼不像峨眉山金頂那樣直入雲霄,很可能就是基于山有大小,海有深淺,佛有高低,無論是自然法則,還是人間之道,常會尊重九一遞九二,九二升九三,九三望九四,九四有餘而不越五,即為至尊。天行健,地繞道,天道循環以成定則,也是民間常說的「規矩」。

走遍雲頂寺,欣然有餘,亦如《朝門啟塔》曰:「啟塔功德已周完,無邊聖賢皆回向……稽首難思真法界,啟塔海會眾聖賢;我今迎接言和語,望聖慈悲降來臨」。萬物有靈,佛中有我,我行佛中,佛光照我,我是佛光……春生碧海勝龍甲,花滿天池起鳳毛;雨露九天敷聖澤,風雲萬里際明時。我想,很多時候假如沒有功德錘鍊於心,又何來風行天下之春秋?若引八方來鳳,芳四時之季節,絕非一日淺累。

這時,我正當迷惑在黔州文化的深海時,只見隔壁有人音傳來,走近一看,是幾個管理員正在吃飯,那招呼也是盛情有餘,其中一個婦女問我來歷。我說開會的,來自遠方……她急忙出門指引,道:「從這裡下去也行,從那邊下去也可以,如果你們還要繼續看的話,那邊小門我就暫時不忙關,遲會兒回家也沒有關係的……」霎時,我突然聯想,佛法無邊:「空則靈,靈則空,空靈一度。」若問答案,便是永遠。其實,留點遺憾也並非壞事,因為佛家常言「去實則空,騰空則實,無想無處,無往無沒,非寂非行」也是平常的修煉。

不用知曉,只有領悟。於是,我懷着敬畏的心情,沿着來時的老路,慢慢自問,慢慢下山。

九黎城

這次會議總共進出三天,最後一天又是參觀蚩尤九黎城——

於我而言,雖說不是初次去九黎城,但依然沒有視角的疲勞,甚至是充滿極大的興趣,因為那裡一直在成長與完善,再說又過了三年時間……說實話,我非常佩服彭水的智慧膽識與開拓精神,能與中央民族大學精誠合作,敢於穿過歷史時空,面向現實與未來,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精,便是精神的可貴之處,同時也是智慧燃燒的本源,因為世間從來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說人類都處在歷史的迴蕩中,只有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才有永遠的追求與創新,才儘可能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不管是「九黎說」、「三苗說」、「南蠻說」,蚩尤就是九黎部落的聯盟首領,同是中華三大始祖之一,都是我們崇拜的英雄與祖先!

我首次見識蚩尤九黎城,被那種異常的設計與宏偉的建築所震憾,當時在私下與同行開會的王鵬升同志交流時,卻是不約而同地三次豎出大拇指,說:「就蚩尤文化的打造來說,彭水算是費了一番心思,且還有很多新的挖掘與發現,對於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中華始祖文化起了巨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尤其是與中央民族大學的合作,極大地盤活了現有資源,提高了文化品位,加強了文化融合,發揮了有價值性的東西,易出精品成果,僅這一點就值得大家認真學習、借鑑和推廣!」

實話實說,時至今天,我都時而還陶醉在報道當天晚上那場文藝演出中,簡直就是文化的盛宴,無不大開眼界,加上第二天晚上「《渝東南·民族風》——第三屆渝東南生態民族旅遊文化節」的開幕演出,將濃濃的盛夏推向高潮……那一個個精彩節目的表演,以及優美舞姿的翻飛,極大地綻放了彭水敢於立足資源,激活元素,積極探索,更加開放的美好現實與未來,特別是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西南大學、貴州苗學會等1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緊扣苗族和土家族文化內涵,穿越歷史時空,提煉民族精神,融合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激勵民族創造,為促進彭水經濟社會繁榮展開了春天的新章。

今來再看九黎城,更勝那時的感覺:一是遊客甚多,人山人海。我在門口小站約十分鐘,見六七輛旅遊大巴車入門,多好的人氣;二是再看「九道門、九黎宮、九黎神柱、蚩尤大殿」,也不是之前的感受,一切都是新的認識與提高,亦如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所說:「蚩尤九黎城以展現中華民族大包容、大融合及發展的歷程為基點……展現民族文化繁榮為主線,充分宣揚了各民族同宗同源、水乳交融,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盛世景象。」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急進向前,翻飛如雨,而且都是質的飛躍。我記得第一次參觀時,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善,甚至還沒有動工,可如今到來,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那個陳列館,以歷史脈絡勾兌現實思考,以民族精神探究歷史脈絡,感謂:觀彭水,源流有至。覓江畔勝景,惟風雅時尚,猶然及佳。想蚩尤九黎城,一畫神州,文蘊富民生道,燦若星辰。

離開彭水,心留彭水,還是那方晴空與文化的燦爛,以及深厚的情誼,包括一些美食甜歌的回憶![1]

作者簡介

魯乾亮,筆名老屋,男,土家族,貴州沿河人,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