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匯區天主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徐匯區天主教 是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徐光啟在南京領洗入天主教。萬曆三十六年,邀請意大利神父郭居靜來滬開教,並在其親友和農莊佃戶中發展教徒。天主教隨之在境內得到傳播。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法國巴黎省耶穌會派遣傳教士南格祿等來上海,並於道光二十七年在今蒲西路附近建造了上海耶穌會最早的會院。清咸豐七年(1851年),又在該地建造了一座希臘式教堂。教徒約40人。咸豐期間,外地教徒等避戰難到徐家匯,僅當時江蘇省的青浦縣諸巷教徒遷居徐家匯的就有61戶、302人。此後,教會建造了一批房屋,教徒逐漸增加。清宣統二年(1910年),教會又建造一座新教堂(今徐家匯大堂)。

咸豐六年以後,教會通過各種手段取得今東從天鑰橋路、西至文定路、南起斜土路、北抵徐鎮路的1.5平方公里區域內的土地,相繼建立了耶穌會總院、大小修院、聖母院、聖衣院,興辦了教育、文化、科技以及社會慈善事業等21個機構,被外國傳教士稱之為「徐家匯教堂區」,並有「遠東梵蒂岡」之稱。教會還在五埭頭、沈馬家宅、堂街西等地段建造房屋供教徒居住。到解放前夕,徐家匯教堂區的教徒已有1萬餘人,成為上海天主教的教務中心。

法租界時期,租界當局將徐家匯教堂區,直接列入其行政管轄範圍,懸掛法國國旗,有「法國天主教堂」之稱。法國還派兵進駐徐家匯天文台。徐家匯大堂附近築有兩條馬路,在土山灣橋頭和徐家匯大堂橋頭設有路牌,車輛通過要有天主教堂「照會」。徐家匯天主教依靠法國殖民勢力成立了保衛團,加強晚間「巡邏」,以「保護」徐家匯教區。並且從主教到教會的主要職務都由法國巴黎省耶穌會會士擔任。對於外國勢力長期把持中國天主教,歧視和壓迫中國教徒的狀況,引起愛國教徒的不滿和抗爭。清光緒二年(1876年),徐匯公學校長、教徒馬相伯不甘受耶穌會外國教士的擺布,毅然退出耶穌會。於光緒二十九年,在徐家匯創辦震旦學院,後因不滿校政被法籍耶穌會霸占,又於光緒三十一年另創復旦公學,自任校長。

上海解放後,人民政府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不能容忍隱藏在天主教內的帝國主義勢力進行顛覆政府的間諜活動。1951年7~8月,區內天主教徒同全市教徒一起,發起了要求驅逐帝國主義分子黎培里的簽名運動。9月,黎培里被驅逐出境;同月,上海抗美援朝天主教支會成立;10月,政府下令取締天主教反動組織「聖母軍」。1955年9月,上海公安機關破獲龔品梅反革命集團。同月,成立上海天主教愛國會籌備委員會。10月1日,徐家匯大堂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舉行為祖國祈禱的大禮彌撒。1956年3月,按教會法典,選舉張士琅為上海教區代理主教。1958年,徐匯區天主教愛國會正式成立。1960年5月27日,徐家匯大堂舉行了上海天主教有史以來首次由中國教徒自己選出來的張家樹主教的祝聖大典。上海市天主教愛國會正式成立。徐家匯天主堂為上海教區主教座堂。

「文化大革命」期間,宗教活動被迫停止。1979年以後,重新落實宗教政策,恢復宗教活動。1988年主教張家樹病逝後,由金魯賢任天主教上海教區正權主教。

天主教

天主教[1]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稱公教,自明朝時就沿用的名稱「天主教」,已成為正式的中文代名詞。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會之中,羅馬公教會[2]羅馬天主教會)的會眾最為龐大,全世界人數有11.3億,占世界總人口17%,因此「公教會」(天主教會)一詞往往指的是「與羅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會」,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會中最為龐大的教會。

參考文獻

  1.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
  2. 耶穌創立了羅馬天主教會(聖而公教會),新浪博客,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