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近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徐近之(1908年-1982年),原名念莊,字希朗,四川江津縣朱沱鄉渡牛村人,中國近代地質學家,基督教愛丁堡大學校友。

簡介

1922年,進重慶市私立求精中學,1927年,考取國立東南大學(後改名國立中央大學)地理學系;1931年,參加由瑞典科學家斯文·赫定擔任團長的中瑞合作西北科學考察團,進行了歷時十四月的野外考察。1932年,他在中大畢業後不久,就被中央研究院委派為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青康調查員,去青藏高原進行野外調查,並負責籌建拉薩氣象觀測站。1933年秋,正值他在青海地區考察之時,聽到了疊溪地震的消息,他獨自趕赴當地,對疊溪大地震進行考察分析,提出對策及建議。1934年9月,他抵達拉薩,成為中國現代地理學者入藏第一人。除了撰寫拉薩地理天文分析外,他曾穿越喜馬拉雅山,抵達印度加爾各答,並對納木湖進行考察研究。

1938年秋,徐近之考取第六屆中英庚子賠款公費生,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地形學,並在兩年後獲博士學位,後轉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深造。1946年回國,重返中大擔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對黃淮流域洪澇災害研究等領域進行調研。1953年,他整理西藏外文文獻,編有《關於青、康、藏主要西文文獻介紹》(1954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78年春,他因心臟病加重在家休養,病中整理七千餘條卡片資料,編輯英、法、德、漢文對照的《地質學和地表形態學詞彙》(由南京地理研究所分三冊出版)。1982年,徐近之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去世,享年73歲;遺囑中他將遺留的存款9100元留給了南京市兒童福利基金會。

徐近之的研究風格注重歷史中的氣候變遷,並找尋遺址。他的代表著作有《關於青、藏、康主要西文文獻介紹》、《青藏高原自然地理資料》、《南極洲地理概要》、《中國歷史氣候資料》、《長江流域河湖結冰年表》、《地質學和地表學形態詞彙》和《我國歷史氣候學概述》等。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視頻

徐近之 相關視頻

舊約里的故事3
英國探校之愛丁堡大學,你知道有哪些名人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