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這個東西(漠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微信這個東西》是中國當代作家漠風寫的散文詩。
作品欣賞
微信這個東西
其實微信不是個東西,微信就是微信,自從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我們每天都在與信息打交道,尤其人們用上手機之後,才真正有了信息爆炸的之感覺。當你剛會發短信,忽然又是彩信,然後是微博,當這些你都學會了,微信時代又來了。
我對這些東西一點也不敏感,總以為手機能打電話、發信息就行了,什麼信息都沒有直接打電話來得快。有一天,女兒開通了我的手機微信,立刻就有許多朋友前來打招呼,有一位朋友留言:再不開微信就噢特了。我想自己真的落伍了,怎麼這麼方便的信息,自己就不會利用呢?
這倒好,自從微信開能之後,每天信息鋪天蓋地,人幾乎沒有空閒的時候,不管是飯後,或是睡覺前,想起來就會打開微信,有時晚上睡不着覺時,也會打開微信看,微信幾乎代替了以前的看書。我想,這個社會真的太奇妙了,變化也太快了,我怎麼才能跟上這個社會步伐呢?
我大學上的是文科,偏偏遇到了這個信息大時代,工作和生活一直在逼着我向前走,自從1992年開始有人羨慕我掛上個BB機起,我就一直與信息打交道,記者、編輯、IT工作人員、公務員,五筆打字、電子傳真、掃描打印、上網發郵電、文件上傳等等,這些東西對我來說都新事物,當我把這些東西學會之後,手機帶來的新鮮卻讓人措手不及。對我來說,手機就是打電話、發短信、看時間就足夠了,我不習慣手機上網,更不習慣利用手機上網淘寶,可是,自己不習慣就會落伍,我已經感到自己落伍了。
微信這個東西之所以有魅力,因為它的信息量太大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政治、軍事、文化、外交、生活等等無所不包,當然也有小道消息,你可以儘可能不去想信它。微信里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風光攝影,世界的、中國的、每個地方的,作為在新疆生活了三十年的人,我也轉發過不少新疆的美景,儘管許多地方我去過,但看了照片,還是感慨:新疆太美了!由於有媒體的經歷,自己有幸跑過新疆許多地方,只是對於攝影不曾愛好,而每當看到微信上的新疆攝影作品,我都會收藏起來,我知道新疆的美景是獨特的,那是一種令人嚮往的大美。最近幾年央視上《遠方的家》欄目,我幾乎每集都看,特別看到東北和西北,總讓我激動不已。那麼,微信上的美麗風景,不正是我們家園麼?我敬佩這些攝影家們,他們的精湛的藝術成果,讓感受到了祖國之美。
微信吸引我的第二個原因,非常驚嘆朋友們發來的誘人的飲食和養生方面的信息,我不能說自己是個吃貨,但人如果連吃都沒有興趣,恐怕對生活也沒有多少興趣,最多只能算活命。人活着就得吃,微信的美食往往讓人垂涎欲滴,它不僅有全國八大菜系,全國各地的名小吃都能在微信里看到。我有時也向朋友轉發一些新疆的美食,作為在新疆生活了三十年的人,對於新疆的飲食有一種自然的偏愛,因為長期習慣這裡多種民族形成的飲食文化,習慣吃牛羊肉抓飯、拉條子拌麵以及各種新疆小吃,所以微信上的新疆飲食,我以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遇到就轉發,當然也有向內地朋友炫耀的意思。有人說,你不是秦人嗎?怎麼不喜歡家鄉的飲食呢?也有陝西朋友給我發來家鄉的美食,我很少轉發,總感到自己離開久了,小時候因為窮想吃吃不到,現在能吃到了,好象全世界都是肉夾饃和哨子面,沒有什麼稀奇的,偶兒去烏魯木齊陝西大廈吃一次羊肉泡饃,算是一種對故鄉的回憶。其實,我現在也很注意養生,特別是飲食上,我不主張亂吃一通,新疆的飲食很有特點,本身就很具有養生的成份,比如新疆人喜歡吃洋蔥(新疆人叫皮牙子)、胡蘿蔔、大白菜、土豆等,這些菜都很環保,營養成份高,加上新疆人的合理飲食搭配,形成健康的飲食文化。
微信中具有哲理的東西很多,特別讓人受啟發,該收藏的我都會收藏,要麼發給最要好的朋友。當然微信里有許多小道消息,我從來不轉發,看過就忘了。有一個朋友特別喜歡飲茶,每天能收到他十幾條關於飲茶的微信,也有不少啟發;還有幾個朋友喜歡和田玉,他們每天發來的和田玉,讓我喜不自禁,可惜那太貴,我們玩不起,只能欣賞一下;一位作家朋友經常發一些優美的詩或散文,那是最美的精神盛宴,我非常感謝他。最讓我惱頭的一位導演,每天發他與美女的合照,大部分是模特,他說是自己的學生,不知是在炫耀,還是自豪自己潛規則多少美少女,我感到很無聊;也有一位朋友每天發他自己行蹤,總是和誰在一起吃飯,見了全國某個名人,我真不知他這個年紀想要幹什麼﹍﹍
我以為微信這個東西是信息時代的一個特殊產物,它是一個生活的萬花筒,也是人們表達的一個塊自由天地,特別是朋友圈,交流是必須的,微信也許讓你能更清楚地了解這個世界。[1]
作者簡介
漠風,陝西神木人。